“教- 学- 评”一体化理念下高中学数学作业设计探讨
李佳欣
邵武市第七中学 354000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作业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既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教师检查教学情况,矫正学生偏差的教学参考。但是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匹配度低,不能精准到教学的重点难点。而“教- 学-评”一体化思想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新方向,通过“教 - 学 - 评”三者之间的融合,加强互动交流,促进相互帮助,有助于精准命题,有利于作业设计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以及实现学生发展。
一、“教- 学- 评”一体化理念内涵
“教 - 学 - 评”一体化是把三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来设定教学目标,通过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和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在做作业中既能够检测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又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调节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教师则根据批改情况、课堂评价等手段,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再调整自己的教学、修改作业的设计方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训练,最后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巩固原有技能的同时有所提高和发展[1]。
二、基于“教- 学- 评”一体化的作业设计策略及实施
(一)精准对接教学目标,分层设计作业任务
基础巩固层:根据教学大纲中的基础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编制相关的基础填空、选择、计算等题型,让学生加深记忆与理解,进而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提升层:题目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察,主要是综合性的解答题和证明题,在此类型题目上考查学生能否综合性的将知识应用起来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拓展探究层:着重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开放性、创新型、挑战性较强的作业,可以是数学探究性课题、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一个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并且需要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例如:学完“统计”这部分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开展“本校学生视力情况与用眼习惯的相关性调查”的数学建模活动,自己设计问卷、搜集数据、建立模型并进行分析与预测。以此类难度较大的拓展探究型作业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分层作业设计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在适合自己的难度梯度上完成学习任务后,产生的自豪感与满足感,并且能够避免以往作业“一刀切”后学生出现的“吃不饱”或者“吃不了”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也可以准确了解各个学生的学情状态,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和教学调整工作,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可操作性与有效性[2]。
(二)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作业: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需动手做的实践性作业,比如学习了“立体几何”的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之后,动手剪出来拼接制作成一个立体几何体模型,通过对具体的形状进行裁剪、折叠、粘贴的操作,了解这个立体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同时也让学生从中学到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它的表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树立牢固的空间观念以及几何直观的能力[3]。
数学阅读作业:推荐供高中生阅读的数学科普书籍、数学史资料,建议学生定期阅读、摘录书本知识点并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及时写读书笔记 / 心得体会,拓展学生数学眼界,了解数学文化渊源和发展轨迹,体会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如:让学生阅读《古今数学思想》有关于微积分发展历史的部分,了解牛顿、莱布尼兹二人在创造微积分方面的贡献和奋斗的过程,以此增进对微积分的理解和认知。
多种多样的作业形态打破了一贯以来的机械枯燥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从被迫做作业转变为自主做作业。实践作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阅读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与文化内涵。
(三)嵌入多元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指导
教师评价:教师在批阅作业时除了给予正确的判断以外,要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注,对于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用激励的语言鼓动学生发扬优点,对于学生的错误、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说明错误原因,建议改正的方法及思路引导。比如,在批改解析几何综合题时,有的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出现了计算的错误,可以在旁批处批注“计算时要细心,注意符号和运算顺序,可以参考课本上例题的计算步骤进行练习。”教师的评语、总结点评应注意,一要起到激励作用;二要突出重点;三要注意涵盖面。
学生自评: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自我打分评价,在完成后要反思一下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有些马虎或出现了知识上的漏洞、方法上的错误等,然后制订改进措施。这种方法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与自主学习的能力[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活动,开展学生作业互评活动。即让学生之间互换作业,进行互评,了解别的学生的优点,在别人的错误当中学会借鉴。例如在一次小组完成作业以后,小组内成员就可以彼此交换作业,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每位被评人按照之前制定的评价标准给予适当的分数,并提出批改理由和改进之处。互评完毕之后,再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环节,将自己的互评收获与体验告诉别人。利用互评来批改学生作业能够减轻教师负担,增加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多元评价机制的实行使学生的作业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过程,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可以做出相对正确的评价,同时也能使教师看到一些以往看不到的问题;自评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产生自我监督意识,并能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互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对话与交流的机会,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后形成正确的判断,培养了学生的批评性思考及评判能力,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结束语
结合“教 - 学 - 评”一体化理念设计高中数学习题作业,在基于精准对接教学目标设计分层作业任务、依托多种多样的作业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嵌入多元评价机制并即时反馈等作业设计方法指导下,有效解决了传统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使之成为切实联系教学和学习的桥梁纽带,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提高教学质量。在未来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进一步探索和运用“教 - 学 - 评”一体化作业设计思想,优化作业设计,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姣妮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高中数学大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 [J]. 理科爱好者 ,2024,(05):106-108.
[2] 吴锡汀 .“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27):59-61.
[3] 吴光潮 . 中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 [J]. 中学教研( 数学 ),2024,(02):30-35.
[4] 马继明. 中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形式初探[J]. 数理天地( 初中版 ),2022,(1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