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古诗词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研究
傅而成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1200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文化交际越加频繁,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英语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英语作为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升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以及跨文化意识的重要责任。
一、中华经典古诗词与高职英语教育的契合点
(一)教学目标的契合
高职英语教育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为主,同时兼顾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将中华经典古诗词融入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与教学目标要求不谋而合。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加强对中华经典古诗词的翻译与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加大学生对英语词汇量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英语语句分析与表达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开展深度的跨文化交际。另一方面,中华经典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以及精神力量,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习中华经典古诗词,能够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与文化自信意识,满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互补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多以西方社会的视角展开,包含了西方社会的生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而中华文化内容涉及相对较少,将中华经典古诗词融入于高职英语教学中,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和谐互补。在丰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实现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有效碰撞,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以培养社会适应型人才为主,大部分学生都将在毕业后进入社会参与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开展深入的交流,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以及文化交流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中华经典古诗词与高职英语教学相融合,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需求,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与人文底蕴,增强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二、中华经典古诗词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意义
(一)培育文化素养
经典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道德情操、审美艺术等,将经典古诗词与高职英语教学相融合,能够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同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例如,在开展“友情”的英语表达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王勃的古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让学生对其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进行翻译,在教师的带领下,将古诗词翻译成英文“Although we reside infar corners of the world, having a good friend is akin to having a good neighbor”,通过直观语言的对比,突出两种语言形态以及表达的差异,让模糊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与直观,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差异以及特点,加深学生对中华友情观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英语学科的学习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然而交际能力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掌握,更在于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将经典古诗词融入于高职英语教学,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利于对比文化差异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翻译经典古诗词,发现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向、表达习惯、思想理念等方面的差异。例如,李白在《静夜思》中说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而英文翻译则为“Before my bed thereis bright moonlight, I think it is frost on the ground”,中英语言的不同呈现,明显突出了中西方文化与表达差异,但同样也能看出人类对自然情景的相同喜爱之情,借助这样的学习,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深入性与丰富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教学研究发现,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相对匮乏,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多以教材中的课文以及词汇为主要教学内容,单一化的教学内容以及重复性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的疲倦感。经典古诗词韵律优美,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境,将古诗词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韵味,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英语诗歌时可以引入中国传统的七言律诗,让学生对两种诗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西方诗歌文化的差异以及魅力,在丰富教学的基础上,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民族文化自信
现如今,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存在着过度追捧西方文化的问题,而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认知,文化自信难以建立。将经典古诗词与高职英语融合,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了解,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以及自豪感。在教学中,教师学生运用英语翻译与表达经典古诗词,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
三、中华经典古诗词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兼顾语言与文化
以经典古诗词为重要文化载体融入于高职英语教学,能够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但想要真正发挥经典古诗词的教学作用,就要做好教学目标的规划与设计。首先,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讲解,更要关注文学内涵的传递。在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将语言目标以及文化目标融合,其中,语言目标就包括掌握与古诗词相关的词汇、短语、语法、句子等,掌握与理解将古诗词翻译为英文的方法;文化目标则包括对古诗词文化内涵以及价值观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例如,在开展《将进酒》的英文讲解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掌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Do you not see the Yellow River come from the sky)等诗句表达设计为语言目标,让学生真正理解诗句中比喻、夸张等手法在英语学科中的跨文化体现,让教学目标更加具体与细化;文化目标则可以设定为引导学生理解人的性格与情感,深入体会与感受中国浪漫主义诗歌风格,掌握学科教学中的情感体会要求,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制定,引导学生有序开展英语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科学选取内容,适应学生水平
纵观中华经典古诗词,具有数量多、内容丰富的特点。教师在选取古诗词时,要以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科学选取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且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同时,教师要避免陷入避重就轻的困境,在选取古诗词时应与高职英语教材中的主题教学相关,以便更好地开展融合性教学。例如,在开展“自然景观”的英语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内容相对简洁,学生更容易翻译的古诗词内容,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基本发展水平,让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经验,积极开展古诗词的翻译活动。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选取《登鹳雀楼》作为辅助学习素材,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引入英语课堂教学,这句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韵味,深刻体现中国古代诗人的文学的造诣,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自然景观的壮丽,同时让学生感悟中华语言的文化魅力。与此同时,从内容构造来看,这句古诗词相对简单,学生翻译起来也比较容易,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翻译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具体而言,便于理解与翻译的诗句,让跨学科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感悟。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科学运用,是提倡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将古诗词融入于高职英语教学,需要采取更为创新的教学指导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运用翻译对比法,让学生将古诗词原文与不同版本的英文译文进行对比,学生在对比文本的过程中发现文化与语言差异。例如,《天净沙 . 秋思》中有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对于这一名句有不同的英语版本,如“Withered vines, old trees, crows at dusk; Small bridge,flowing water, houses”和“Dry vine, old tree, crows in the dusk; Little bridge, flowing water,and familie”,让学生进行全面对比以及翻译,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运用对语境的影响,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其次,科学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科学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主题化表达。例如,在开展《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After fresh rain in mountainsbare, autumn permeates evening air)的诗句翻译时,教师可以利用山景图片、视频音乐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英语翻译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情境性。
最后,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法。教师科学利用智能化多媒体技术,建筑视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化形式,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以及趣味性。例如,在开展《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的译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曲调的优美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的韵律感;同时,教师可通过播放电影动画,生动展现月亮形状变化、诗人身在他乡思念亲人的情景,利用直观的学习材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会,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经典语句的翻译,如“May we all be blessed with longevity. Though farapart, we'll share the beauty of the moon together”,以多媒体技术促进英文教学的科学开展,促进经典古诗词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全面推进高职英语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助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有效培育,更好地落实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进程。
(四)融入教学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环,科学推进教学评价的高质量开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问题,做好学习调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经典古诗词融入于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活动中,可以创新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检测以及观察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情况,同时还可以考察学生文化素养水平。具体的评价内容可以包括翻译能力、文化理解程度、跨文化交际运用能力等,以古诗词为重要载体,全面推进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活动的创新,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例如,在期末成绩评定过程中,教师可以专门设计一个跨文化交际任务,要求学生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科学引用经典古诗词开展多元化的情景表达,为外国友人详细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教师根据学生的情景交流表现,从学生的语言表达流利度、古诗词引用的准确性、文化自信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的表现纳入评价体系,借助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高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古诗词的理解与运用教学活动,真正实现高质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推进学生跨化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将经典古诗词融入于高职英语教学,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高职英语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全面把握高职英语教学特点,从明确教学目标、科学选取诗词内容、全面创新教学实施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古诗词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科学融合,在学生语言基础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文化素养与文化底蕴的培养,根据时代教育需要,将学生培养为具有民族文化自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师还要进一步挖掘中华经典古诗词的内涵,借助跨学科教学方法,不断丰富与完善英语教育体系,构建科学全面的人才发展机制,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海燕 . 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导向的高职英语整合教学策略研究——基于需求分析与课堂观察的混合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20):153-156.
[2] 徐红梅 .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策略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20):169-172.
[3] 王甦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途径研究 [J].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05):150-153.
[4] 唐勇 . 概念型教学法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 [J]. 知识文库 ,2024,40(13):116-119.
[5] 张庆 . 中华经典古诗词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研究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8(10):147-152.
[6] 安妮 , 庞进元 , 王丽 , 等 . 中国古典诗词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J].海外英语 ,2023,(23):203-205+215.
[7] 钱磊 .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3,(0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