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

作者

马自勇

兰州市政施工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

引言: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和技术环节。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对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成本。而有效的现场施工管理则是保证施工有序进行、控制施工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索现场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对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筑工程常见施工技术

1.1 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土方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实际施工中,场地平整是土方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1]。施工前,技术人员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利用水准仪等测量设备对场地进行详细的高程测量,并计算出土方的挖填方量,制定合理的土方调配方案。在平整过程中,可以采用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平整效率和质量。对于基坑开挖,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基坑深度,选用适宜的支护形式。当采用土钉墙支护时,要合理布设土钉的间距和倾角,并及时喷射混凝土面层,形成整体支护结构。而采用排桩支护时,应严格控制桩位偏差和桩身垂直度,确保支护体系的稳固性。在开挖过程中,还要时刻监测基坑边坡的位移和变形情况,调整开挖方案,避免基底土受扰动而影响地基承载力。

1.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和耐久。为了获得优质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首要环节 [2]。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并结合水泥、砂石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性能参数,通过试验确定最佳配合比,以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等性能要求。在实际浇筑施工中,首先要做好模板及钢筋的安装工作,严格控制尺寸偏差和预留洞口位置。然后,混凝土要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一般控制在 30~50cm 。浇筑过程中,要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充分振捣,使其与钢筋、模板充分接触,不留蜂窝麻面。如遇施工缝,要将接触面凿毛、冲洗干净,涂刷水泥浆,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密实结合。混凝土终凝后,要及时进行养护。常用的养护方法有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定期浇水等,养护时间根据外界温度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 14 天。

1.3 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钢结构以其自重轻、强度高、施工便捷等特点,在现代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钢结构工程的关键在于构件的制作和安装质量,钢构件一般在工厂预制完成,运抵施工现场后进行拼装。制作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要求切割和打孔,并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先进工艺进行焊接,确保焊缝饱满、均匀,无夹渣、裂纹等缺陷[3]。构件运至现场后,安装前要复核构件的规格、尺寸及外观质量,做好标识。吊装就位时,要结合起吊设备的性能和现场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吊装方案,并经过校核和审批。构件安装应遵循 " 平面定位、标高控制、分段安装、分片校正" 的原则,采用经纬仪、水准仪、线锤等测量工具实现精确定位,确保构件在空间位置上的准确性。同时还要严格控制螺栓的连接质量,按规范要求进行复拧和终拧。并且要重视钢结构的防腐和防火处理。一般采用喷涂或刷涂防腐漆,以提高钢材的耐蚀性。而防火处理可采用涂覆防火涂料、设置防火板等隔离措施,必要时设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确保钢结构的耐火极限满足设计要求。

2 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2.1 加强人员管理

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大量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为充分调动一线作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心,施工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一方面,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提升其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培养规范的操作习惯。另一方面,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每个工人的出勤情况、工作态度、操作质量等进行定期考评,并与其薪酬待遇挂钩,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要完善奖惩制度,对不良操作、违规行为、质量事故等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罚,使每位员工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

2.2 强化材料管理

材料是建筑工程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加强材料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应从材料采购源头抓起,对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现场。材料进场时,专职检验人员要依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材料的规格、性能等逐一进行抽样检测,并填写验收单,不合格材料坚决清退。合格材料要分类堆放,做好标识和防护措施,尤其是水泥、钢筋等对温湿度敏感的材料,要储存在封闭库房内,防止受潮生锈。领用材料时,要严格执行领料审批手续,并详细记录材料的流向和用量。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加强巡视检查,对发现的随意使用、大量浪费等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并且还应定期对材料消耗进行统计和分析,控制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

2.3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危险因素较多,抓好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施工企业要树立" 安全第一" 的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人人负责。施工单位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规范操作流程。针对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如塔吊、施工机具、临时用电等,要编制专项安全方案,采取针对性地防护措施。并落实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防护栏、警示牌等,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还要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事故的报告程序和处置措施,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土方、混凝土、钢结构等多个专业,需要科学运用各项施工技术,严格把控每道施工环节,方能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与此同时,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管理,规范材料采购使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也是保障工程有序进行的关键环节。建筑施工单位要坚持以高质量的施工,打造精品工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银强 .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策略探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19):56-58.

[2] 李周敏 .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研究 [J]. 广东建材 ,2024,40(06):152-154.

[3] 刘翠. 以质量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浅谈[J].中国住宅设施 ,2024,(02):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