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视域下地域民族音乐融入小学课堂的案例研究

作者

杜月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前塘路分校  210046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多样性在教育领域的价值愈发凸显。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理应肩负起传承地域民族音乐的重任。地域民族音乐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其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更能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本研究聚焦于大单元视域下地域民族音乐融入小学课堂的实践探索,通过深入分析其必要性、教学策略及效果评估,力求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地域民族音乐在小学课堂中的传承与发展,让民族音乐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文化之花。

1 地域民族音乐融入小学课堂的必要性

1.1 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地域民族音乐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独特鲜明的风格,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从悠扬婉转的江南小调到高亢激昂的西北信天游,从质朴醇厚的少数民族山歌到灵动活泼的沿海渔歌,这些音乐作品蕴含着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声与乐器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体系。与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多元音乐文化认知、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目标高度契合。将地域民族音乐融入课堂,能让学生在欣赏与学习中领略到更广泛的音乐风格,拓宽音乐视野,从而全面提升音乐素养,为学生的音乐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2 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

地域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一方人民的生活情感、历史记忆与文化传统。每一首地域民族音乐作品都宛如一部生动的民族史诗,诉说着民族的起源、发展与变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地域民族音乐,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浸润下,直观地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当前,随着流行文化的冲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相对匮乏,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较为薄弱。通过音乐教学这一途径,将地域民族音乐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间,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促使他们自觉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2 地域民族音乐融入小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在大单元视域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是地域民族音乐融入小学课堂的关键环节。首先,教师需精心筛选地域民族音乐素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选择那些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易于理解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民族音乐作品。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儿歌或民谣,如《茉莉花》《摇篮曲》等,这些歌曲旋律简单易记,歌词富有童趣,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作品,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掀起你的盖头来》等,让学生在欣赏与学习中感受不同地域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其次,教师要依据大单元教学目标,对所选的地域民族音乐素材进行有机整合。将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按照主题、风格或文化内涵进行分类,构建起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单元。

2.2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是确保地域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如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图片、音频等,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地域民族音乐氛围。例如,在教学新疆民歌《阿拉木汗》时,教师可以播放新疆的风土人情视频,让学生在欣赏新疆美丽风光的同时,感受新疆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此外,教师还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听赏、演唱、演奏、舞蹈等,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深入体验地域民族音乐。对于一些简单的民族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与情感。对于一些具有舞蹈元素的民族音乐,如傣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编排,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与喜爱。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地域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使音乐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3 地域民族音乐融入小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评估

3.1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是衡量地域民族音乐融入小学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地域民族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音乐知识竞赛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地域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风格特点、演奏乐器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例如,在学习完一个单元的地域民族音乐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音乐知识竞赛,让学生回答有关民族音乐的问题,以此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与音乐素养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演唱、演奏、舞蹈等方面的技能表现,评估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情感的把握能力。

3.2 教学过程的评估

教学过程的评估是确保地域民族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依据大单元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评估。首先,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检查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例如,在一个以“感受民族音乐魅力”为主题的教学单元中,教师要评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识别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是否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是否对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次,评估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教师要分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资源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能够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支持。

4 结语

地域民族音乐融入小学课堂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索,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大单元视域下,将地域民族音乐融入小学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还能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精心选择与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地域民族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同时,通过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估与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能够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音乐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林萍 . 挖掘闽南地域文化资源充实音乐校本课程内容——基于闽南文化为主题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J]. 家长 ,2022,(35):135-137.

[2] 李琪 , 曹璇 , 王思昂 .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作品的分布和地域特色 [J]. 琴童 ,2025,(02):10-12.

[3] 冯双茹 . 小学地域音乐文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5,(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