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性护理对腹腔镜全身麻醉患儿麻醉苏醒期苏醒质量的影响
郑婉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 分析问题导向性护理对腹腔镜全身麻醉患儿麻醉苏醒期苏醒质量的积极影响。方法 从我院2022.10~2023.10期间收治并接受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患者病例数均为5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问题导向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躁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苏醒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全身麻醉患儿中的应用,对改善患儿躁动情况,该护理方案建议在临床推广实施。
关键词:腹腔镜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问题导向性护理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类手术类型,与传统的开刀手术相比具有着创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风险[1]。苏醒期躁动,是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十分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发生后患者通常会出现意识障碍、注意力障碍等,表现为胡言乱语、哭闹、四肢躁动不安等,严重的还会对患者手术执行效果及预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2]。问题导向性护理是目前一项全新护理方案,其主要以具体的护理问题为基础,基于问题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汇集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从而更好的保证护理质量[3]。为掌握基于问题导向性护理对腹腔镜全身麻醉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本文结合临床100例病例进行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22.10~2023.10期间收治的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患儿100例,根据患儿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儿50例,对照组中,男、女病例分别为26例、24例,年龄3~11岁,平均(8.28±1.13)岁,手术类型主要为阑尾炎、疝气修补、其他,对应病例分别为18例、19例、13例。实验组中,男、女病例分别为27例、23例,年龄3~12岁,平均(8.44±1.22)岁,手术类型主要为阑尾炎、疝气修补、其他,对应病例分别为20例、18例、12例。两组患儿基线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通过交流增进信任,熟悉流程减轻不良情绪;通俗讲解手术及不良反应;介绍成功案例增强信心;苏醒期监测生命体征,加强交流;
1.22实验组问题导向性护理,组建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牵头,联合高年资(执业经验≥5年)护理成员3名、麻醉科主任医师1名、麻醉医师2名共同组建专项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分工明确,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实施。
1.221护理方案的制定及实施。依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平台以“问题导向护理”、“小儿腹腔镜手术护理”、“麻醉苏醒护理”、“术后躁动护理”等为关键词进行资料搜集;小组成员针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集中学习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围绕“腹腔镜全麻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护理”相关问题进行头脑风暴,以具体问题为框架明确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问题方案。
1.222导向性护理方案:①针对患儿焦虑、害怕情绪的护理。小儿年龄较小,术后因药物残留致使机体大脑尚未完全恢复,加之陌生环境的影响,患儿可能出现害怕、焦虑等情绪,表现为挣扎、哭闹等躁动行为。对此,护理人员需术前联合家属做好相应宣教及患儿心理辅导,最大化缓解患儿负性情绪。在患儿手术完毕推至麻醉苏醒室后指导家属陪伴。②针对不良刺激的护理。低龄患儿术后神经功能并未完全恢复,针对外界刺激如术后疼痛、导管留置等无法正确感知和处理。对此,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严格规范各项护理操作,最大化减少护理操作刺激。③药物护理及疼痛护理。术后疼痛及镇静类药物的使用也是造成患儿麻醉躁动的主要因素。所以,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患者具体情况科学选择药物种类、剂量,以规范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关于疼痛护理,可通过播放动画片、音乐等方式来转移患儿注意力,达成减少苏醒期躁动的效果。④呼吸道护理。在对患儿行气管插管前需使用吸引器及时清除患儿口咽部分泌物,同时在气管插管拔除后因分泌物较多,还需指导和鼓励患儿咳嗽。术后麻醉恢复室,保持患儿去枕平卧位,同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阻塞呼吸道。期间患儿若出现舌根后坠会发出鼾声,尖锐喉鸣音提示喉痉挛,此时需及时展开抢救,给予充分的吸氧护理。⑤其他护理。合理设置麻醉恢复室温度、湿度,做好患儿保暖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使用Ramsay躁动分级量表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结果数据均统一经SPSS29.0软件进行处理,p<0.05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麻醉苏醒躁动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儿麻醉苏醒躁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儿童是临床上比较特殊的一类群体,他们年龄较小,身心发育不健全,很容易对陌生治疗环境、手术治疗以及麻醉等产生心理抵触,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研究表明,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要明显高于成人,所以如何做好科学的麻醉苏醒室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结合此次研究结果数据来看,实验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苏醒质量评分和苏醒躁动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保持一致[4]。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问题导向性护理基于腹腔镜全麻手术常规护理不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护理的相关需求,同时密切结合患儿个体化差异,由专业护理学小组共同制定问题导向性护理方案,涉及积极的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规范化侵入式导管及相关护理操作、结合患儿病情科学选择药物种类及剂量,以有效的降低外界护理操作刺激及药物所造成的不来那个发硬。此外,在护理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及体温情况,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维持患者舒适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及躁动行为发生[5]。再次,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针对患儿由术后麻醉苏醒室转入普通病房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指导,包括科学饮食、感染预防等,以更好的保持患儿身心健康,降低躁动行为发生。
综上,问题导向性护理干预在腹腔镜全身麻醉患儿护理中的开展,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提升患儿苏醒质量和控制苏醒躁动行为方面效果显著,因此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施小红,黄婷婷,裴彬宏等.麻醉苏醒护理配合保温措施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05):119-121.
[2]江阿兰.前瞻性护理对小儿鼾症手术全麻苏醒期并发症的影响及应用价值[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05):553-554.
[3]叶华珍,蒋俊丹,郑晓春等.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9):2183-2185.
[4]钟程,陈柳.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J].医疗装备,2023,36(17):158-159+164.
[5]熊美娟.对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对降低其EA发生率的作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3,40(0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