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与实践研究

作者

范家鹏

国家电投集团东北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开热分公司

第一章 引言

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已成为提升组织效能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基层单位面临着既要完成业务目标、又要落实党建任务的双重压力。然而,部分单位仍存在“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党建工作停留于形式化学习,业务考核过度强调经济指标,两者缺乏有效衔接。这种脱节不仅削弱了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也制约了业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理论基础

2.1 基层党建的核心功能与作用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的根基,其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引领、组织保障和价值塑造三个维度。从政治属性看,基层党建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贯彻执行,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载体,将党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指南。例如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村党支部通过组织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将政策理解转化为产业规划、环境整治等实际工作,体现了政治引领向业务实践的渗透转化。

在组织保障方面,基层党组织通过优化队伍结构、完善决策机制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撑。具体表现为:在干部选拔中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确保业务骨干同时具备政治素养;在重大事项决策时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使业务发展方向始终符合党的要求。某国有企业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党支部考核体系后,党员带头排查隐患的主动性显著提升,印证了组织建设对业务效能的促进作用。

这些功能的有效发挥,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连接政治要求与业务实践的枢纽。通过目标校准、资源整合和文化浸润,既避免了党建工作的“空转”现象,也防止了业务工作的“去政治化”倾向,为后续探讨融合路径奠定了理论基础。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功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目标—机制—文化”的协同作用,共同构成基层党建推动业务发展的完整逻辑链条。

2.2 业务工作与党建融合的理论框架

业务工作与党建融合的理论框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与现代管理协同理论的双重基础上。从系统论视角看,党建与业务构成组织发展的两个子系统,二者通过“输入—转化—输出”的动态交互实现整体效能提升。具体表现为:党的政治要求(输入)通过组织生活转化为业务决策依据(转化),最终体现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果(输出)。某社区党委将民生需求调研纳入主题党日活动,据此调整社区服务项目,正是这种系统循环的典型例证。

该框架的创新性在于突破了传统“并列式”思维,转而采用“嵌入式”设计。党建要求不是外在于业务工作的附加项,而是通过组织建设、队伍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渠道,自然渗透到业务流程各环节。某农业合作社推行“党员责任田”制度,将生产技术指导与政策宣传结合,使党建活动成为业务开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融合模式既保持了各自系统的独立性,又通过功能互补产生了新的治理效能,为破解“两张皮”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三章 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实践路径

3.1 党建引领下的业务工作创新模式

在基层实践中,党建引领业务创新的核心在于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具体实施中,可通过以下三种模式实现有机融合:

一是“目标嵌入”模式。基层党组织将党的政治要求细化为可操作的业务指标,形成“双目标”管理体系。例如政务服务部门将“放管服”改革要求分解为“一网通办”覆盖率、群众满意度等具体业务指标,由党员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这种模式既确保了业务发展方向符合政策要求,又通过量化指标使党建任务具象化。某市行政审批局实施该模式后,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二是“项目联动”模式。以党建项目为载体整合业务资源,实现人力、物力、智力的协同投入。典型做法包括设立“党员创新工作室”“技术攻关党小组”等跨职能团队,将组织生活与业务研讨相结合。某制造企业通过“红色生产线”项目,组织党员骨干攻克技术难题,既完成了设备升级任务,又锻炼了党员队伍。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需要突破性创新的业务场景。

三是“文化浸润”模式。通过培育红色企业文化,将党的价值理念融入日常工作规范。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业务技能 + 政治理论”双比武等活动。某物流企业推行“红旗车组”评比,将安全驾驶、客户评价等业务指标与党员评议挂钩,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实践表明,这种模式能有效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凝聚力。

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三个关键点:首先,创新举措必须与单位实际业务需求相匹配,避免“为创新而创新”;其次,要建立常态化的反馈机制,及时评估创新效果;最后,应注重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整体提升。这些实践表明,只要找准党建与业务的结合点,就能激发“1+1>2”的协同效应,为组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2 业务工作中党建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基层实践中,党建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物质基础。关键在于打破传统资源分配的条块分割,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有限的党建资源精准对接业务发展需求。

实施过程中需把握三个原则:一是需求导向原则,资源配置前需开展业务痛点调研,确保党建资源投向关键环节;二是动态调整原则,建立季度评估机制,根据业务阶段重点灵活调配资源;三是效益可见原则,通过典型案例展示资源整合成果,增强干部职工的认同感。某农业合作社的实践印证了这些原则的重要性——该社根据农时规律调整党建活动安排,在农忙季节将组织生活与田间指导结合,既不影响生产,又提升了活动实效。

这些实践表明,党建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是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功能重构和价值再造,使政治资源转化为业务发展的助推剂。当党建经费、场地、人力等要素与业务需求精准匹配时,既能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又能强化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为破解“两张皮”问题提供物质保障。

第四章 结论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系统探讨了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主要结论表明,实现两者有机融合需要构建“目标同向—机制联动—文化浸润”的协同体系。具体而言,将党建要求嵌入业务流程设计,建立双向考核评价机制,培育红色企业文化,能够显著提升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同时促进业务绩效改善。实践案例证明,这种融合模式既解决了党建活动形式化问题,也克服了业务工作“去政治化”倾向,为基层单位治理效能提升提供了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1] 马蒙蒙.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构建公立医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5,(2):92-96.

[2] 段欣. 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以中交路建 ( 北京 ) 物资有限公司为例 [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社会科学》,2025,(2):156-159.

[3] 王翀 . 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总结与路径研究——以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区域治理》,2024,(24):0047-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