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视角下小学信息科技学习环境的创设与优化
庄舒玲
漳州市长泰区第四实验小学 363900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信息化素养的重要时期,不过在现阶段教育工作中,大部分教师仅依靠课堂教材知识灌输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而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家庭教育作为学生较为重要的受教育途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融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够充分展现家庭因素对于学生学习发展的积极性影响,更好地促进学生信息化素养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切实意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双向协同的价值,基于多元化的课程设计为核心,帮助学生在信息科技学习过程中拓展知识获取渠道,强化信息素养能力,最终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增强家长信息素养,营造家庭信息环境
为了有效落实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推进,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需要积极增强家长对信息化素养的认知,但在生活中制约家长这一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教师首先应当重点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全面强化家庭教育在信息科技教学工作中的比重。
对于正处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小学生而言,其自身行为特点、兴趣喜好、认知水平均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影响,而家庭教育则能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在引导家长注重对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工作中,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特点,从多元化的角度着手。首先,教师需要使家长逐渐转变教育观念,切实了解互联网对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的积极性影响。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引导孩子以辩证的思维了解互联网利弊,合理运用信息科技强化自身能力素养,并与孩子一同感受信息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性,使孩子能够将所学习到的信息科技知识合理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
二、渗透信息科技意识,助力学科教育发展
教师需要将信息科技学习意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从而强化学生对信息科技的感知力。例如,在进行四年级“第一单元 奇妙的数据世界”单元教学过程中,本单元主要教授学生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及数据整理等技能。家长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比如购买相关的资料、进行家庭相关事物数据的整理等,以此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活中与数据相关的问题,使学生理解数据在生活及学生中的运用场景。对于教师来说,在本单元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案例研究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概念,增强学生的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并正确评估有价值的数据。另外,家长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检验孩子的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及整合能力,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其信息化素养能力的发展。
三、构建家校协同平台,强化学生信息素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家庭和学校之间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利用家长会、主题班会、线上互动平台等方式,及时就学生信息科技能力发展展开讨论。基于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家长和教师均可以了解学生在信息科技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便于家长和教师制定下一步的教育计划。其次,家庭和学校应当构建完整的协同体系,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推动小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发展。家庭教育则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并由学生提供更具学术化、专业化的知识指导,社会则可以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性活动。基于多元教育力量的整合,构建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小学生信息化素养水平。
四、注重知识实践运用,培养学生信息技能
注重实践运用在于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以此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信息科技能力的提升。家庭和学校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多元化的渠道获取知识,比如进行书籍资料查阅、线上视频观看、网络资源搜索等,另外还需要指导学生评估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以此强化学生自主辨别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第八单元 人工智能中的算法”单元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水平,家长可以带领孩子来到当地的科技馆进行观摩学习,在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人工智能设备的使用,并进行实践创新。另外,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同进行书籍资料的查阅,了解更多有关人工智能算法方面的知识。
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多元课程设计
家校协同背景下的信息科技教育工作应当基于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有效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融合,并落实多学科融合教育。小学信息科技主要教学目标便是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将学科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借助信息科技学科特点,科学高效的引入家庭教育环节,为传统教育工作拓展更多的路径。
比如,开展微课教学能够促进家校互动的实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品质的发展。在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提升家庭教育工作质量。比如,在进行六年级“第七单元 汽车里的小奥秘”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细致展现单元知识要点,为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实践探索提供更多的理论保障。其次,线上课程学习也可以展现小学信息科技家庭教育优势,并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学习范围,并为家长提供更为科学的教育指导方案,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高效协同。
简要而言,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信息化素养,需要采用家校协同双驱动的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向学生和家长渗透信息化素养的意义和价值,并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推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育发展,强化学生的信息化思维。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广大信息科技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家校协同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模式,利用科学先进的教育模式,探索更多家校协同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1] 唐艳青 .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家校沟通中的策略研究 [J]. 电脑校园 ,2021(6):100-101.
[2] 杜丹丹 . 关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家校合作策略研究 [J]. 语文课内外 ,2021(1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