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学习任务群中群文阅读的整体规划与课时分配策略

作者

何昌秋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滇红完全小学 675900

引言: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单元学习任务群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群文阅读作为其核心内容,如何科学规划与合理分配课时成为教师面临的实际挑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系统阐述大单元群文阅读的整体设计逻辑与课时分配策略,通过梯度化、动态化和结构化的方法,探索提升群文阅读教学实效的可行路径。

一、大单元学习任务群中群文阅读的整体规划的设计逻辑

设计大单元群文阅读的整体规划,关键在于找到主线、串珠成链。教师首先要紧扣单元核心主题,像穿针引线一样把散落的文本有机串联起来,不是简单堆砌几篇文章,而是要让它们形成对话关系。接着教师要明确学习路径,从感知理解到分析比较再到迁移运用,设计层层递进的任务链,让学生像爬楼梯一样逐步深入。同时教师还要考虑文本之间的互补性,有的负责打基础,有的负责拓展视野,有的负责激发思考,让不同文章各司其职。最后教师要预留弹性空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节奏,既保持整体方向不跑偏,又能随时应对课堂生成的新问题。

二、大单元学习任务群中群文阅读的课时分配策略

(一)梯度化任务分配,匹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梯度化阶段分配的核心在于教师要学会用任务难度来匹配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避免一步到位导致学生消化不良。教师可以通过前置启动课(1课时)先点燃兴趣 + 粗读感知,比如用电影片段引出议题,然后教师让学生快速标记文本关键点,像给文章贴标签一样简单粗暴,这个目的是让学生的大脑对主题有初步认知。接着教师在深度探究课(2-3 课时)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拆解 + 对比环节,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先精讲一篇示范方法,剩下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用工具(比如对比表格、维恩图)自己折腾群文,教师只卡关键点。最后教师成果转化课(1 课时)要引导出学生的深度思考,比如教师把群文中的观点重组为辩论稿或小说续写,这时候学生必须调动前两阶段的积累,从“别人怎么说”升级到“我认为该怎样”。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自然之美”单元为例。教师在前置启动课 1 课时中播放《航拍中国》中山川河流的精彩片段,带领学生快速浏览《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3 篇课文,指导他们用思维导图简单标注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描绘的画面以及作者表达的感受。深度探究课安排 2 课时,教师首课时精讲了《观潮》,示范通过“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等比喻句,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次课时教师让学生分组用对比表格梳理其他文本,总结不同文本在描写自然景物时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成果转化课 1 课时,教师设置了“我的春日小记” 任务,要求学生借鉴所学的描写方法,观察校园或生活中的春景,进行片段写作,帮助他们将阅读积累转化为个性化写作实践。

(二)动态化弹性调控,回应教学实际需求

大单元群文阅读的课时动态调控要抓住三个核心:一是教师要根据文本难度灵活地增减时长,面对古诗文或论述类比较有难度的文本教师可以适当增加 1-2 课时用于基础疏通,而情节性强的叙事文本教师则可以压缩至标准课时。二是要建立实时学情诊断机制,比如通过课堂观察、即时问答等快速捕捉学生卡点,对学生们存在的共性问题临时增设 10-15 分钟微课时进行针对性突破。三是教师要做好课内外衔接,将基础阅读和资料收集前置到预习环节,课中集中解决高阶思维任务,课后按学生差异布置巩固型或拓展型作业。此外教学的关键是要保持教学节奏的呼吸感,既不让简单内容拖沓耗时,也不让难点一带而过,通过动态监测随时调整教学步调,确保每个环节的用时都精准服务于当前学情需要。

例如教师在教三年级第三单元是,发现学生预学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两篇童话时对“幻想与现实对比”理解困难,就将原定 1 课时的对比阅读调整为了 2 课时,首课时教师重点用“愿望泡泡图”梳理两篇童话中人物的幻想内容,次课时再对比幻想与现实的差异;而《在牛肚子里旅行》因情节生动且预习反馈良好,所以教师压缩到了 0.5 课时完成角色关系图的绘制与讨论,节省出的0.5 课时用于开展“童话续写擂台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创作新结局。

(三)结构化任务驱动,保障课时使用效率

结构化任务驱动的核心其实就是让课堂时间花在刀刃上,把零散的活动串成一条线。比如教师设计任务时要有层次——先带着学生快速抓取文章要点,再引导他们对比发现规律,最后鼓励他们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时间可以切成“教师教方法”和“学生动手练”两部分,教师可以先示范关键步骤,再让学生自己练习。过程中教师要用好阅读单、比较表格这些实用工具,让学生学得明白,教师也能一眼看出谁跟上节奏了。

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单元为例:在《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三篇群文阅读中,第一课时教师先带着学生用“神奇元素采集卡”快速梳理各神话的超自然现象(比如盘古化身万物、精卫衔石填海),第二课时教师发给学生“神话英雄比一比”表格,从“遇到的困难”“解决方式”“精神品质”三个维度自主对比三位主人公,第三课时教师则让学生化身小记者,用“如果采访 XX 神,你会问什么”的方式,引导他们结合前两课时的发现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整个过程像搭积木,教师每节课的任务都建立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既避免重复劳动,又让学生的学习层层递进,最后自然形成对神话特点的整体认识。

结语

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把握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课时分配策略。梯度化任务分配确保认知循序渐进,动态化调控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结构化设计提升课堂时间效能。三者有机结合,方能实现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根据学情特点不断调整优化,使群文阅读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立刚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J]. 知识文库 ,2025,41(01):28-31.

[2] 郭海连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J]. 家长 ,2025,(03):153-155.

[3] 张梦梅 . 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路径研究 [D]. 云南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