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思考
廖培德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中学
摘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已成为教育重要目标。本文从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与社会需求间差距,提出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创新实践活动两大培养策略。通过构建项目式学习情境、运用多元评价体系、开展校内外协同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等核心能力全面发展,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做好准备。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信息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培养具备信息素养青少年已成为国家教育战略。信息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备能力,涵盖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等多维度要素。初中阶段正值学生认知发展关键期,信息科技课程肩负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重任。然而现实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实效性。通过分析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现状,探索有效培养策略,助力学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一、把握信息素养现状,明确培养方向
信息时代背景下,初中生信息素养培养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呈现出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学科融合不够等问题。课堂中教师往往侧重软件操作技能教学,忽视信息思维培养,导致学生只会操作而缺乏思考能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表现为信息意识较为淡薄,信息获取能力有限,信息评价能力薄弱,信息伦理缺失。大部分初中生能够熟练使用智能设备进行基本信息检索,但在信息筛选、整合、评估方面能力欠缺;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学习交流,却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真伪;掌握简单信息处理技术,但缺乏创新应用意识。
学校信息科技教学资源配置不均,城乡差距明显,优质数字资源缺乏,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基于此现状,初中信息科技教学需要转变培养理念,明确培养方向。应突破传统知识灌输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体系;超越单纯技能训练,注重信息思维培养;跨越学科壁垒,促进学科融合;打破校园围墙,拓展实践空间。培养目标应指向未来,着力提升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表达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以及信息伦理素养,形成系统完整信息素养体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升信息应用能力
优化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设计是提升学生信息应用能力关键路径。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设计贴近现实问题情境,如环保宣传、校园活动策划等主题项目,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主动获取、加工、应用信息。推行项目式学习,培养综合能力。通过设计结构化学习任务,让学生组成协作小组,共同完成信息搜集、筛选、整理、分析、展示全过程,体验信息处理完整流程。比如围绕家乡文化调查主题,学生需运用多种信息工具开展调研,制作多媒体作品,既锻炼技术应用能力,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强化学科融合,拓展应用场景。信息素养培养不应局限于信息科技学科本身,而应渗透各学科教学。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如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处理实验数据,使用思维导图整理学科知识,借助演示软件进行主题汇报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引导自主学习。打破传统单一考试评价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互补、师评与生评、自评并重评价机制。通过学习档案袋、成长记录、作品展示等方式,全面记录学生信息素养发展轨迹,促进学生形成自我反思习惯。更新教学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数字教材、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现代教学资源,创设开放互动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体验。构建班级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师生共建、共享、共评优质资源,形成良性互动生态圈。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实践活动模式,促进素养全面发展
创新实践活动模式是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全面发展有效途径。开展信息技术社团活动,拓展学习渠道。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建编程、网页设计、数字媒体制作等专题社团,为学生提供课堂外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定期开展技能竞赛、作品展示、经验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专项技能。构建校内外协同机制,扩大实践空间。与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参观学习;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举办专题讲座,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多元实践体验,拓宽学生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举办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围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数字公民责任网络安全教育等主题,策划系列实践活动,如举办创客马拉松比赛,开展网络文明宣传,组织信息安全知识竞赛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信息技术社会价值与伦理问题。
搭建成果展示平台,激发创造热情。通过举办信息技术作品展、建立网络作品库、组织优秀案例评选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机会,增强成就感与自信心。鼓励学生将个人作品投稿参赛,与校外同伴交流切磋,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家校协同。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定期向家长推送信息素养培养指南,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引导家长合理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共同营造良好信息环境。鼓励家庭参与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如亲子编程、家庭数字故事创作等,增进亲子关系并提升信息素养。通过创新多样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信息意识,锻炼信息能力,形成信息伦理观念,最终实现信息素养全面发展。
结论:初中阶段信息素养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把握现状出发,提出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创新实践活动两大策略,构建系统完整培养体系。教育实践中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拓展实践空间,促进学科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格局。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信息意识、掌握扎实信息技能、树立正确信息伦理,为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月敏.信息科技新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24,(S2):89-91.
[2]王焕焕.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导向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探索[J].中小学电教,2024,(Z1):107-109.
[3]范涛.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J].华夏教师,2022,(2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