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井下作业监督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潘未
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 辽宁省盘锦市
一、引言
辽河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稠油生产基地,在国家能源供应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其井下作业涵盖修井、压裂等复杂作业类型,作业环境复杂,风险系数高。以锦州采油厂为例,年均开展修井、压裂等井下作业超 3000 井次。在传统监管模式下,现场数据采集依赖人工记录,存在严重滞后性,导致决策缺乏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撑。不同部门之间信息流通不畅,跨部门协同效率低下,应急响应时间长,无法满足快速处理突发情况的需求。质量追溯体系不完善,考核机制僵化,难以对作业质量进行有效评估与责任追溯。对于高风险作业的预警能力薄弱,无法提前发现并化解潜在风险。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油田生产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本研究旨在创新辽河油田井下作业监督管理模式,以响应国家“智慧油田”战略号召。通过构建全新的监管体系,实现对井下作业的全方位、全流程监控与管理,提升决策科学性、协同效率、质量追溯能力和风险预警水平。这不仅对保障油田安全生产、提高开发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还能为其他油田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推动整个石油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二、辽河油田传统监督管理模式分析
2.1 现有模式特点
层级化监管架构:采用作业队 - 作业区 - 厂级三级管理体系,这种架构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管理职责,但也存在信息传递层级多、速度慢的问题。
经验主导型决策:管理人员主要依赖个人经验进行判断和决策,缺乏科学的数据模型和分析工具支持,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个人能力和经验水平影响较大。
纸质化流程管理:资料填报繁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且信息共享困难,不同部门之间获取信息不便,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锦州采油厂 2021-2023 年数据为依据,传统监督管理模式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生产的安全性、效率和质量,亟待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加以解决。
三、创新监督管理模式构建
3.1 总体框架设计
提出“1345”智慧监管体系,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智能化的井下作业监管平台。
1 个中心:井下作业智能监管中心,作为整个体系的核心枢纽,负责汇聚、分析和处理各类数据,实现对井下作业的集中监控与管理。
3 大平台:
(1)物联网监控平台:通过部署大量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时采集井下作业的各类数据,如压力、温度、流量等,实现对作业现场的全面感知。
(2)大数据分析平台: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实现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
(3)应急指挥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指挥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处置。
4 化特征:
(1)可视化:通过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三维可视化作业场景,将井下作业情况直观呈现给管理人员,便于实时监控和远程指挥。
(2)标准化:建立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流程规范,确保各项作业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智能化:运用智能诊断算法、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作业工况的智能诊断和风险预警。
(4)协同化: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跨部门协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5 全机制:
(1)全要素感知:对井下作业涉及的人员、设备、环境等全要素进行实时感知和数据采集。
(2)全过程监控:从作业准备、实施到结束,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
(3)全链条追溯: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对作业质量进行全链条追溯,明确责任主体。
(4)全风险预警:利用智能算法对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5)全周期评价:对作业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评价,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3.2 关键技术突破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集成井下压力传感器(精度 ±0.5% )、视频智能识别系统(识别率 >95% )、北斗定位装置等多种设备数据,实现对井下作业信息的全面采集和融合分析,为后续的智能诊断和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智能诊断算法: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工况诊断模型,能够准确识别管柱受力异常(准确率 92% ),并提前 30 分钟对井控风险进行预警。该算法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学习和训练,不断优化诊断模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践应用与效果分析
4.1 锦州采油厂实施路径
硬件升级:部署 5G 专网基站 12 座,安装智能终端设备 800 余套,为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实时采集提供硬件保障。
流程再造:(1)电子化签批流程:将传统的纸质签批流程改为电子化签批,审批时间缩短 70%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自动生成电子作业指导书:根据作业类型和标准,自动生成电子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流程,减少人为错误。
机制创新:(1)建立“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根据风险程度将预警分为红、黄、蓝三个等级,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提高风险预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推行积分制考核体系:对作业人员和部门进行积分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监管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4.2 实施效果对比(2023 年数据)

通过实施创新监督管理模式,锦州采油厂在单井监督效率、异常响应速度、作业返工率和安全事故率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改善,有效提升了油田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井下作业监督管理模式的研究,构建了“1345”智慧监管体系这一创新模式。通过实践应用,该模式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向数据驱动管理的成功转型,有效提升了监督效率、降低了事故率和作业成本。同时,提出的深化发展方向为油田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思路。研究成果表明,创新监督管理模式对保障油田安全生产、提高开发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其他油田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瑞元, 杨义兴, 梁东平, 等. 井下作业监督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40(2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