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字当头 实处发力 扎实推进清廉国企建设
宋立群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32
一、“严”字在廉洁建设中的意义
“严”字在廉洁建设中的意义深刻而多维,其核心在于强调对国企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的严格要求。“严”字体现了对制度的严格执行。在清廉国企建设中,制度是防范腐败的基础。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与执行,可以有效减少权力滥用的空间。在一些成功的国企中,明确的岗位职责、权力清单和行为规范,能够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纪律,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严”字也强调了对监督机制的重视。在清廉国企的建设中,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至关重要。通过强化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国企通过定期的审计和不定期的巡查,发现并处理了一系列违规行为,增强了员工对廉洁自律的认识和警觉性。
与此同时,“严”字还寓意着对党风廉政教育的高度重视。廉政教育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培训,更需要深入到企业文化中。国企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企业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员工在真实情境中思考和讨论廉洁的意义,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二、以“严”为核心的具体措施
2.1 严格制度设计与执行
清廉国企建设需要以“严”为核心,严格的制度设计与执行是保障廉洁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制度是行为的规范,清晰的制度设计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国企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廉洁制度,如《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实施细则》。这一制度框架不仅明确了各级干部的责任和义务,还设定了具体的操作流程,以避免权力的滥用和利益的输送。
在制度执行方面,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落实。国企可以设立专门的监察部门,负责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通过定期审计和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中的问题。在大型国企中,针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实施了“全程透明”监控,确保每一环节都有记录可查,极大降低了腐败风险。
2.2 强化监督机制的作用
强化监督机制在清廉国企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监督机制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还能增强企业内部的约束力和透明度,为清廉文化的形成提供坚实保障。
监督机制的建立应围绕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形成全面覆盖的监督网络。通过设立专门的审计、监察机构,确保对各类财务活动、项目实施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这些机构应独立于企业管理层,保障其监督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国有企业在财务审计中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通过外部审计的方式,增加了财务透明度,提升了对内部管理的监督力度。
三、清廉国企建设的实际发力点
3.1 优化内部管理流程
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是清廉国企建设的重要发力点。首先,内部管理流程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腐败风险。通过梳理和重构业务流程,能够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使得权力运行更加透明。
优化内部管理流程需注重对关键环节的把控。在财务管理方面,国企应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与执行监督机制。通过对预算编制、执行和调整的全过程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国有银行通过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合作,建立了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确保了资金流向的透明性和合规性。
流程优化还应强调对员工的培训与激励。企业可定期开展内部管理流程的培训,增强员工对流程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力。同时,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优化建议,通过内部反馈机制不断完善流程。
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优化内部管理流程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企业能够实现对管理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实时数据分析不仅帮助管理层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也能及时识别潜在的腐败风险。
3.2 提升透明度和公开性
提升透明度和公开性是清廉国企建设的重要发力点之一。透明度不仅能够增强公众对国企的信任,还能有效防范腐败行为的滋生。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情况、财务状况等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助于增强社会监督,提升治理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国企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财务报表、项目进展、管理决策等信息。这种透明的做法能够让股东、员工及社会公众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强其参与感和归属感。大型国企通过建立在线信息平台,定期更新公司财务数据和项目进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此外,国企在重大决策时,应充分征求员工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这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决策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组织听证会、公众咨询等形式,国企能够及时把握社会需求和舆论导向,从而作出更为科学的决策。
提升透明度还体现在对外合作与采购环节中。国企在进行物资采购和项目外包时,应该建立公开招标机制,确保各类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止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
3.3 注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清廉国企建设中,注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确保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风险防控体系不仅能够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还能够制定应对措施,降低不确定性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完善风险识别机制至关重要。企业应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识别出财务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维度的风险因素。国有企业在开展重大项目投资前,组织专家团队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提前识别出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预案,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是防控体系的核心。国有企业应根据风险识别的结果,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风险管理手册。有的企业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评审,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这种做法有效提升了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此外,强化信息系统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建立全面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实时监控企业运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严”字当头扎实推进清廉国企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严”字所蕴含的严格制度执行、重视监督机制和加强廉政教育等意义,为清廉国企建设指明了方向。以“严”为核心的具体措施,如严格制度设计与执行、强化监督机制,能够为清廉国企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而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透明度和公开性以及注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实际发力点,则为清廉国企建设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路径。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努力,国有企业能够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未来,仍需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持续加强廉洁建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廖蓉 .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清廉国企建设策略研究 [J]. 现代企业文化,2024(14):52-54.
[2] 田洪. 深化清廉国企建设的现实逻辑与路径优化[J]. 三晋基层治理,2023(5):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