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宋庆环
醴陵市来龙门街道中心校渌江中学 412200
引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核心环节。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尽管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加深理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面临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材料不易获取、安全风险高、教学时间有限等多重问题,制约了化学实验的广泛开展和有效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实验逐渐进入中学课堂。所谓数字化实验,是指运用计算机模拟、数据采集、智能传感、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的具有交互性和可操作性的实验环境,允许学生在虚拟或半真实条件下完成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数据的采集分析。数字化实验可以在无风险、高效率的条件下模拟复杂实验过程,不仅突破了传统实验的空间与物理条件限制,还为学生提供了更直观、生动的实验体验。
一、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表现
在实际教学中,数字化实验主要以虚拟仿真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实验和混合型实验三种形态呈现。虚拟仿真实验通常依托计算机或移动终端,通过图形界面和交互操作模拟实验全过程,学生可以在界面中选择实验药品、操作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例如,在“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一课中,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平台选择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过程,并利用虚拟气球收集氧气,模拟引燃木条等操作步骤,实现对氧气性质的系统学习。数据采集实验则通过连接传感器设备,如温度传感器、 pH 传感器、气压计等,实现对实验过程的定量检测和动态记录,增强学生对数据变化趋势的感知。在“化学反应的速率”教学中,通过实时温度变化数据的获取和图像分析,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反应速率与条件变化的关系。混合型实验结合虚拟操作与实物实验,既保留了动手操作的真实感,又借助虚拟技术拓展了实验内容的呈现维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验素养。通过这些形式的实践,数字化实验不仅使抽象的化学原理可视化、动态化、可交互,更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更多层次的思维锻炼与认知建构。
二、数字化实验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优势分析
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推动作用。首先,它解决了传统实验中的物理局限和安全风险。许多中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实验资源匮乏、实验器材老化、实验室环境不足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开展困难,而数字化平台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弥补了这些短板。同时,化学实验中易燃、易爆、有毒试剂较多,而虚拟实验避免了危险试剂的使用,保障了师生安全。其次,数字化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探究欲望。在虚拟实验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路径、反复尝试不同变量组合,并即时获得反馈,这种交互体验促使学生在“做中学”“错中学”,提升了动手能力与实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数字化实验通过可视化的数据支持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在涉及微观粒子运动、反应机理等内容时,借助虚拟平台展现分子结构与反应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想象力与空间构建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数字化实验便于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借助系统生成的实验记录与数据图表,教师能够精准了解学生的实验表现与思维过程,从而进行个性化教学与差异化指导,这为构建精准教学机制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数字化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估结果与分析
为评估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本研究以某地三所中学为样本,选取实验班与对照班各三十人,分别采用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进行“酸碱中和反应”“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等课题的教学,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成绩对比与访谈等方式对比两组学生在学习效果、实验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后测中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尤其在实验设计题和图表分析题中表现更为突出。学生问卷反馈中有超过 85% 的学生表示数字化实验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实验操作,超过 78% 的学生认为数字化实验使抽象内容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在教师访谈中,多数教师认为数字化实验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尤其在时间受限与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提供了有效补充。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反映,数字化实验虽然具有可重复性和安全性,但在培养学生手工操作能力与实验态度方面仍不如实物实验,尤其在一些需要精确计量、规范操作的项目中,虚拟环境存在一定局限。因此,数字化实验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实验,而应与之有机融合,相辅相成。
四、数字化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尽管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展现出诸多优势,但其推广与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对数字化平台的操作与整合能力不足,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其次,部分学校由于经费不足,硬件设备老旧或网络条件差,导致数字化实验平台运行不畅,学生体验感差。此外,当前数字化实验资源的开发与课程融合度仍需提升,部分平台存在内容碎片化、互动性不足、功能单一等问题,不利于深度学习的实现。针对上述问题,需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通过教研活动、平台实践等方式提升其技术素养与教学设计能力。二是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数字化实验条件的基本配备。三是推动教育技术企业与一线教师共同开发实验资源,增强实验内容的学科适配性、教学针对性与技术实用性。四是构建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虚实结合、分步推进”的方式,在前期通过数字化平台强化概念理解,后期引导学生进行真实操作,形成知识—技能—素养的完整教学链条。
五、结论
数字化实验作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应用前景。它突破了传统实验的种种局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个性化的实验学习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的数字化实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增强实验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进而提升整体化学学业成绩。然而,数字化实验的深入推进仍需依赖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学校硬件条件的优化、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合理的教学模式设计。未来应在政策支持、平台建设和师资培训等层面持续发力,推动数字化实验教学从试点向常态化、系统化转变,为初中化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马惠燕 . 面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师素养提升探究 [C]// 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 . 第三届教育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2024:300-302.DOI:10.26914/c.cnkihy.2024.071874.
[2] 崔梅 . 试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N]. 广东科技报 ,2024-12-20(012).DOI:10.28252/n.cnki.ngdkj.2024.000438.
[3] 刘晓锋 . 基于 NB 虚拟实验技术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中学课程资源 ,2024,20(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