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35”工作法促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黄文静
汉中烟卷厂 陕西省汉中市 723102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稳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党建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不仅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政治保障,更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长期以来,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在国有企业中屡见不鲜,导致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载体固化实效性不高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效能。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以“235”工作法促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旨在通过可供借鉴的工作方法和策略,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1]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合;“235”工作法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依赖于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更需要通过党建引领释放内生动力。当前,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与市场竞争加剧,国有企业面临如何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现实课题。尽管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理论意义已被广泛认同,但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协同机制不健全、融合脱节等深层次矛盾,制约了企业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为此,探索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融合路径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突破口。本文构建“235”工作法,试图从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文化塑造三个维度,破解党建与业务“双向赋能”难题,助力国有企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政治属性与经济功能的有机统一。[2]
二、国有企业党业融合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组织效能。通过党建引领,可以强化企业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其次,党建引领能够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助于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3]
三、国有企业党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建设弱化。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位置相对边缘,其功能与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党组织在企业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难以对企业重大事项产生实质性影响;党组织与企业经营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畅,导致党组织难以有效融入企业日常运营和管理中。[4]
(二)思想建设滞后。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存在不足,缺乏将党建与业务相结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这主要体现在: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党建工作可以“虚化”、“弱化”;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制度建设不健全。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缺乏针对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的具体制度和规定,导致融合工作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对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人才队伍建设不足。部分国有企业缺乏既懂党建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制约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缺乏具有党建和业务双重背景的人才;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在人才培养和选拔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培养出既懂党建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四、国有企业党业融合“235”工作法
因此,针对以上国有企业存在的不足及弊端,本文将以“235”工作法,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一)“2”是强化两个功能。一是强化政治功能。强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引导党员干部和职工坚定政治信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捍卫“两个确立”,确保企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正确的道路发展;二是强化组织功能。持之以恒抓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严格党支部设置、不断夯实党组织建设基础。引导党员在各个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职工投身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二)“3”是坚持三个导向。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抓基层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加强整改整治,完善相应制度机制,着力解决问题;二是坚持效果导向。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以发展检验党建”理念,建立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深入开展“党建+专项工作”课题攻关,持续提质增效,提高企业发展水平。三是坚持目标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创新党建工作,拿出一些实招硬招,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夯实稳健发展的基础,奋力拓展发展的态势。
(三)“5”是做到五个融合。一是思想文化上融合。以党的创新理论定向领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治企兴企、推动发展的根本遵循,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断提高党员干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不断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二是制度机制上融合。建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向融合的工作机制,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同谋划,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坚持两手抓,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三是目标任务上融合。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把党建工作任务和年度目标任务一同列入年度绩效合约,推进“一岗双责”事项的相互融合,引导党员在日常工作认识并亮出自己的身份,切实让党建工作实起来、业务工作硬起来。四是人才队伍上融合。坚持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培养党建能力强、业务能力强的“双强”党务工作者,以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五是责任落实上融合。聚焦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使党建与经营融合推进。探索日常考核与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将日常评价作为党支部书记年度考核、“两优一先”的运用中,把组织建设内嵌业务工作,推动党建和业务两手抓、两不误的目标同心同向。
五、结语
通过实施“235”工作法,可以有效提升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度,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升企业的组织效能和核心竞争力。未来,国有企业应继续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策略,为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动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融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确保融合工作的有效推进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 王晓红. 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路径探索[J]. 中国集体经济, 2022(03): 45-47.
[2]张伟. 国有企业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国企研究, 2021(12): 89-91.
[3]赵雷. 党建引领下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0(15): 193-194.
[4]刘芳. 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 企业管理, 2019(08):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