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探讨

作者

杨娟娟

庆阳市正宁县山河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途径,从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及评价机制完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科学构建教学情境、合理规划课堂环节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游戏化教学策略能显著提高课堂参与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则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文章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创设真实语言环境,形成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教学设计

一、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前期准备工作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优质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与心理需求,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一是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具体情境,将抽象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形式。例如,在教授寓言故事时,可通过角色扮演方式让学生置身故事情境中,感受人物情感,理解故事寓意。二是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计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既要具有一定挑战性,又不至于超出学生能力范围,保持适度困难度。教师需注重教学环节间逻辑联系,确保教学过程流畅衔接。导入环节应设计新颖独特,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讲解环节应突出重点难点,采用形象化手段辅助理解;练习环节应体现层次性,由简到难,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总结环节应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优化还应注重学习资源合理配置与学习活动多样化组织。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或自主开发适合教材内容学习资源,如绘本、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感官体验。学习活动设计应兼顾个体活动与小组活动,满足不同学习方式学生需求。个体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小组活动则促进合作交流与互助学习。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将趣味性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中。如在识字教学中,可运用字形演变、字谜猜测等方式增加趣味性;在阅读教学中,可设计预测、角色评价等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写作教学中,可引入真实情境写作,提高写作实用性与趣味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参与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应突破传统单向授课模式,转向多元互动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现代化教学主张强调学生中心地位,教师角色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与组织者。情境教学成为提升学习效果关键策略,通过创设贴近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语言魅力,理解文本内涵。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则通过设置有挑战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途径,培养思维能力与学习策略。协作学习方式利用小组互动优势,促进思维碰撞与智慧共享,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多媒体技术应用能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将抽象文本内容转化为形象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建立清晰认知结构。游戏化教学则将学习内容融入趣味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课堂参与热情。

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西门豹治邺》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运用角色体验教学法打造生动高效课堂。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西门豹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魏国邺城历史背景,建立初步认知框架。课堂开始环节,教师播放古代水利工程视频片段,引发学生思考古代水利建设困难与重要性,自然导入西门豹治水主题。阅读教学环节采用“角色阅读法”,将全班学生分为“西门豹”“巫师”“民众”四个角色组,每组阅读相应角色对话与行动描写,理解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随后组织“模拟公堂”活动,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与巫师,进行辩论对决,其他学生担任评判,讨论西门豹处理方式是否合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隐含道理。知识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迷信现象,展开“如何破除迷信思想”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西门豹形象特点与治邺成功原因,促进思维深化与升华。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评价机制,巩固学习成果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必须摒弃传统单一结果评价模式,建立多元立体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状况与发展程度。评价主体应当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还应引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让评价过程成为多方参与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平台。评价内容须涵盖知识、能力、态度、习惯等多个维度,注重考察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情况,而非仅关注知识点掌握程度。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可采用作品展示、课堂表现、活动参与、学习档案等多种形式,全面捕捉学生学习闪光点。过程性评价尤为重要,通过日常观察、随堂检测、作业批改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评价标准还应具有层次性与弹性,既要设定基本要求确保大多数学生达成目标,又要为优秀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少年闰土》教学评价为例,教师应当构建“四维一体”评价模式,全面检验学习成效。课前预习阶段,引导学生创建“鲁迅作品阅读档案”,记录阅读感受与思考问题,教师通过批阅档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课堂教学环节设计“闰土形象探究卡”,学生从外貌、语言、行为等多角度分析闰土形象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分析深度与全面性进行评价,同时安排小组互评环节,指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欣赏同伴观点,培养多元思维习惯。针对课文主题理解,采用“共鸣墙”活动,学生将对文本社会意义思考写在便签纸上,贴于教室墙面,全班共同欣赏评价,教师则引导学生关注思考角度差异,启发深层次思考。课后延伸评价设计“创意续写”任务,学生想象长大后“我”与闰土再次相遇场景,教师邀请部分家长与学生共同组成评委团,从创意性、连贯性、思想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培养学生创造性写作能力。

结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三个方面综合施策。优化教学设计应注重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及活动组织,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创新教学方法需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策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完善评价机制则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关注个体差异,创设真实语言环境,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及时反馈—巩固提升”教学闭环,实现教学效率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万丽.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 文渊(小学版),2021(4):938.

[2] 周敏.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 魅力中国,2021(35):163-164.

[3] 王晓凤.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 语文课内外,20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