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

作者

郑明娇

浙江省龙港中学

引言

在我国现代文学历史长河中,曹禺的《雷雨》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成为我国戏剧史中的经典作品。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部分,《雷雨 ( 节选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戏剧,还能培养其文学鉴赏与人文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阶段,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这部作品的深刻含义、人物形象及其社会背景,从而掌握戏剧这一独有的文学形式,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对《雷雨 ( 节选 )》进行分析,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该作品有深刻地了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批判思维,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人教版《雷雨( 节选)》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人教版《雷雨 ( 节选 )》内容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该话剧的创作背景、内容、思想感情,从而掌握戏剧的理论知识。

情感目标:戏剧中的情感非常丰富,为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例如,《雷雨( 节选 )》这篇文章中,所描写的是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悲痛[1]。

审美能力目标:戏剧属于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舞台情境其实也是对美的一种追求。在《雷雨 ( 节选 )》中,语言个性鲜明、内涵丰富,而且内容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为此可考虑制定审美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文字的美,从而起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二、人教版《雷雨( 节选)》戏剧教学

(一)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讲授一些有关戏剧的常识,从而加深学生的了解。尤其是在戏剧作品教学阶段,教师需带领学生对教材内容做出综合性分析。

第一,戏剧的基本要素就是矛盾冲突,不管是情节的推动还是塑造人物均离不开矛盾冲突。其中部分戏剧作品中也包含大量人物形象与复杂的情节,为此存在复杂的矛盾冲突。在《雷雨( 节选)》中存在的矛盾冲突较多,包括母子间、父子间、兄弟间等多种矛盾冲突,正是因为存在这些矛盾冲突,使得作品更具有艺术性。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需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细致分析现存的矛盾冲突。

第二,戏剧作品中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从而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深刻了解。《雷雨 ( 节选 )》中的周公馆主人是关键人物,通过分析相关语句就可了解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即周朴园冷漠、自私。

第三,戏剧的结构不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且还具有多变性,《雷雨( 节选 )》这一作品中就有受到“三一律”的影响,所以可考虑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当学生了解这一原则后再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第四,戏剧作品的主题鲜明,通过阅读可引发学生对生活、命运的深入思考,而创作者也会借助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在《雷雨 ( 节选 )》这一作品中,主要是为批判封建思想、分析深层社会与时代问题,从而揭示封建社会中底层人民的悲哀,表现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二)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 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法

通过深入阅读戏剧文本,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对作品的再创造,以加深学生的理解。针对教材节选内容有限的情况,可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理解做出合理的改写。如,完成《雷雨 ( 节选 )》课文学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改编结局,以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进行写作。通过布置写作任务可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人物特点,如周朴园的性格,以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除此以外,可引导学生阅读完整的剧本,并在该阶段撰写赏析类型的文章,在拓展戏剧视野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综合素养。

2. 加强体验式教学

戏剧属于一种舞台艺术,为此可考虑借助情境体验的方式加深其理解。首先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情感氛围,这样可增强其戏剧语言的感受力。另外,可组织学生基于《雷雨 ( 节选 )》内容排演其中的片段,从角色分工、剧本补充再到舞台布置均应由学生一同参与完成。在此阶段,教师仅给予适度指导,以深化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2]。

结论

戏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语文教师不应忽视其存在,而需在教学中确保将其形象化呈现,使戏剧教学过程更具趣味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雷雨( 节选)》这部戏剧作品不只是一部值得人们品味的艺术作品,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激发思考与共鸣的文化桥梁,所以通过以这篇文章为例,研究教材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深远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桃 . 指向高阶思维的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探析——以部编版教材《雷雨》( 节选 ) 为例 [J]. 作家天地 ,2024,(20):144-146.

[2] 王斌斌 . 高中语文教材的戏剧教学——以《雷雨 ( 节选 )》的教学为例 [J]. 试题与研究 ,2023,(2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