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杜小璇
130727199607052420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成本管理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和质量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成本管理不仅能帮助建筑企业控制支出,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然而,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计阶段的决策、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材料价格的波动、人工成本的上涨等。因此,深入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影响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主要因素
1.1 设计阶段因素
1.1.1 设计方案合理性
设计方案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基础。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例如,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减少土地占用和土方工程量;优化的结构设计可以节省建筑材料的使用。
1.1.2 设计变更频繁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功能需求调整、现场条件变化等),设计变更难以避免。频繁的设计变更不仅会增加工程量和材料浪费,还会导致工期延长,从而增加间接成本。
1.2 施工阶段因素
1.2.1 施工组织与管理
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不合理的施工组织可能导致施工进度拖延、资源浪费等问题。例如,施工顺序安排不当可能造成工作面冲突;施工机械调配不合理会增加设备租赁费用。
1.2.2 施工技术与工艺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然而,一些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及时更新技术或选用合适的工艺,导致施工成本增加。例如,传统的混凝土施工工艺可能需要更多的人工和材料,而采用新型的预制装配式工艺则可以有效节省成本。
1.2.3 施工安全与质量
忽视施工安全和质量问题可能会引发事故和返工,从而增加额外的费用支出。例如,因施工质量不过关导致的工程维修或拆除重建,不仅会增加直接成本,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1.3 材料成本因素
1.3.1 材料价格波动
建筑材料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原材料成本、运输费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给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带来了挑战。例如,钢材价格的上涨会显著增加结构工程的造价。
1.3.2 材料采购与管理
不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可能导致材料积压或短缺。材料积压会占用大量资金并增加仓储成本;而材料短缺则可能影响施工进度,导致工期延误和窝工损失。此外,材料的现场管理不善也可能造成浪费和损失。
1.4 人工成本因素
1.4.1 劳动力市场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建筑工人的工资水平逐年上升。劳动力成本已成为建筑工程造价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且对成本的影响逐渐增大。
1.4.2 施工人员素质与效率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技术熟练的工人能够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减少返工和浪费;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可能因操作不规范导致质量问题和成本增加。
2 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优化策略
2.1 强化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2.1.1 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按照预先确定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进度和设计方案。通过限额设计,设计人员能够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设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控制建筑物的层数、面积等指标,以符合投资限额要求。
2.1.2 加强设计方案比选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进行多方案比选,从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选择最优设计方案,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例如,对于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案(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适合项目需求的方案。
2.1.3 减少设计变更
加强设计与施工的沟通协调,尽量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同时,建立健全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成本评估,确保变更的必要性和经济性。
2.2 优化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2.2.1 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编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例如,采用流水作业法或网络计划技术,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期延误和资源浪费。
2.2.2 加强施工技术与工艺管理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例如,采用新型的混凝土浇筑工艺(如铝模板施工技术)可以减少模板用量和人工成本;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和优化,提前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减少返工和浪费。
2.2.3 严格控制施工安全与质量
建立健全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监督。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避免因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导致的额外费用支出。例如,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及时进行整改。
2.3 加强材料成本管理
2.3.1 合理确定材料用量
在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准确计算材料用量,避免材料浪费。例如,通过优化钢筋下料方案,减少钢筋的截断损耗;采用精确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控制水泥、砂石等材料的用量。
2.3.2 优化材料采购管理
建立健全材料采购管理制度,合理选择材料供应商,确保材料质量和价格的合理性。例如,通过招标采购、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
2.4 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2.4.1 合理安排劳动力资源
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量,合理安排劳动力资源,避免人工闲置和浪费。例如,采用灵活的用工方式,如季节性用工、临时用工等,满足施工高峰期的需求;在施工低谷期,合理安排工人进行培训或轮休,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2.4.2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与效率
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例如,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激励工人学习新技术、提高操作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工人给予奖励,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设计、施工、材料、人工等多个环节和多种因素。通过对影响造价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如强化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优化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加强材料成本管理、有效控制人工成本以及积极应对项目外部因素等,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中,建筑企业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优化策略,不断加强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以适应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美杰 . 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因素及优化策略 [J]. 中华建设 ,2024,(09):46-48.
[2] 石丽霞 . 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造价降低策略 [J]. 居业 ,2024,(07):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