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施工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探讨
李辰阳
130185199001274038
引言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凭借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较高的强度、出色的水稳性和抗冻性等优势,在道路与桥梁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较为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技术要点,若施工过程把控不当,易导致基层出现裂缝、强度不足等病害,影响道路与桥梁的正常使用。因此,深入探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对于提升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施工准备
1.1 技术交底与方案编制
在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交付详细的设计图纸和文件,施工单位据此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施工合同要求等,编制全面、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中应明确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以及人员、机械配置等内容。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需报送监理单位审批,获批后方可实施。同时,施工单位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熟悉施工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1.2 下承层检查与处理
对下承层(如路基或底基层)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压实度、平整度、高程、宽度等指标。压实度不合格的部位,应采用合适的压路机进行补压;存在坑穴、松散、弹簧土等缺陷的区域,需进行换填处理,再经碾压至合格。检查合格后,清理下承层表面的浮土、杂物等,使其保持清洁。随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在下承层表面进行测量放样。先对下承层洒水湿润,再准确放样道路中线及基层边缘宽度,设置控制桩,并测量标高,为后续摊铺作业提供基准。
2 混合料拌和
2.1 拌和设备与参数设定
采用稳定土拌和站进行集中拌和,以确保混合料的配料准确、拌和均匀。在拌和前,需对拌和设备进行调试,设定准确的配料比例。根据设计配合比,通过电子计量装置精确控制水泥、碎石、水等原材料的用量,水泥剂量误差应控制在 ± :0.5% 以内。同时,要根据天气情况、运距等因素,合理调整混合料的含水量,一般比最佳含水量高 1%-2% ,以补偿运输和摊铺过程中的水分损失。例如,在某城市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选用先进的 WBZ500 型稳定土拌和站,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设定参数,保证了混合料的质量稳定。
2.2 拌和过程控制
拌和过程中,保持拌和机械匀速运转,不得随意更改设定参数或增减原材料用量。拌和时间一般控制在 60s 左右,以确保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离析现象。每盘混合料拌和完成后,应随机抽取样品,检测其水泥剂量、含水量、级配等指标,合格后方可出料。出料时,采用分三次装载的方式,避免混合料在运输车内产生离析。装载完成的运输车应及时覆盖篷布,防止水分蒸发和杂物混入,并尽快运往施工现场。
3 混合料摊铺
3.1 摊铺设备与准备工作
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要求,合理选择摊铺机型号和数量,一般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以保证摊铺的平整度和连续性。在摊铺前,对摊铺机进行全面调试和检查,确保熨平板的平整度、加热装置、螺旋布料器等设备部件正常工作。在基层两侧立模,控制摊铺宽度,并根据设计标高在模板上放置垫木,调整摊铺机熨平板的初始高度。同时,在摊铺机行进方向设置钢丝绳引导装置,钢丝绳直径一般为 2-3mm ,长度根据施工情况确定,且要张紧牢固,为摊铺机提供准确的摊铺高程基准。
3.2 摊铺过程控制
摊铺机应以均匀、稳定的速度行进,速度一般控制在 1.5-2.5m/min ,避免过快或过慢。两台摊铺机之间的间距应保持在 10-20m ,确保前后混合料的衔接良好。在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厚度和横坡,可采用插入式厚度仪或水准仪进行测量,每摊铺一段距离(一般为 10-20m )进行一次检测,若发现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应及时调整摊铺机熨平板的高度和横坡装置。同时,要保证螺旋布料器匀速转动,使混合料均匀分布,避免出现离析现象。对于局部出现的不平整或缺料部位,应及时进行人工找补和修整。
4 碾压
4.1 碾压机械组合与顺序
碾压作业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慢后快”的原则,采用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一般先使用轻型钢轮压路机进行初压,静压2-3 遍,使混合料初步稳定;然后换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复压,振动碾压4-6 遍,提高基层的压实度;最后用轻型钢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进行终压,静压1-2 遍,消除轮迹,使基层表面平整。碾压顺序为由道路两侧向中间、由低处向高处进行,相邻碾压轮迹应重叠 1/2-2/3 轮宽,确保整个基层都能得到充分压实。
4.2 碾压速度与遍数控制
碾压速度应根据压路机类型和压实阶段合理控制,初压时速度一般为 1.5-2.0km/h ,复压时为 2.0-2.5km/h ,终压时为 2.5-3.0km/h 。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段确定,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基层压实度不低于98% ,底基层不低于 97% (重型击实标准)。在碾压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压路机的运行情况,避免出现漏压、过压或碾压不均匀的现象。若发现局部压实度不足,应及时进行补压。同时,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不得随意掉头、急刹车或在未压实的路段上停留,以免影响压实质量。
5 养护
经压实度检验合格后的路段,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方法可采用洒水保湿养护、覆盖土工布或塑料薄膜养护、喷洒养护剂养护等。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 7d,在养护期间应保持基层表面湿润,避免基层表面干燥失水产生收缩裂缝。同时,要做好交通管制工作,除洒水车外,严禁其他车辆通行,洒水车的行驶速度应控制在 15km/h 以内,以免对基层造成损坏。
6 结论
综上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道路与桥梁施工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与桥梁的使用寿命和运营安全。通过深入了解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作用原理,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规范施工流程,包括精心做好施工准备、精准控制混合料拌和与运输、精细进行摊铺与碾压作业及科学开展养护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为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道路与桥梁施工中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推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常青 .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技术探讨 [J]. 科技与创新 ,2025,(10):153-155+159.
[2] 赵艳霞 . 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23(09):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