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UbD理论下高中数学全概率公式的教学与反思

作者

肖俊

四川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成都 610066

摘要:针对全概率公式教学中的公式套用、事件划分失准等难点,基于UbD理论构建逆向教学模型,通过解构"理解六侧面"形成"概念理解-逻辑推导-迁移应用"目标体系,融合WHERETO元素实施情境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概率思维进阶.

关键词:UbD理论;逆向设计;全概率公式;理解六侧面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概率统计已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四大核心素养.新课标强调概率统计教学需立足“四基”框架,从真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强化实践与创新意识.为了落实这些要求,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诸多调整.例如必修课程中新增了“样本空间”概念,旨在深入理解古典概型的数学本质;选择性必修部分则深化了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等工具在复杂决策中的应用,突出统计推断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全概率公式》的教学为例,运用UbD理论逆向设计教学,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实现知识掌握与素养发展的有机统一.

一、理论基石:UbD理论与概率思维的适切性耦合

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由教育学者Grant Wiggins与Jay McTighe于1998年提出,核心理念在于“以理解为先的设计”[2].此理论着重于围绕“持久性理解”构建教学活动,采用逆向设计思维,颠覆传统流程.即从明确预期的学习目标开始,首先设计评估证据,确保学习效果可衡量;随后再依据这些证据规划具体的教学活动.UbD理论倡导的这种逆向思考方式,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设计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与深度参与.UbD理论的三重革新价值:

1.逆向性:以"预期理解目标"为起点,破解传统教学"知识覆盖优先"的思维定式.

2.贯通性:通过"理解六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构建深度学习闭环.

3.迁移性:依托WHERETO元素实现"情境任务→认知工具→反思迁移"的素养进阶路径.

二、三阶段逆向设计流程

UbD理论下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大概念作为核心,贯穿始终并与基本问题理解六侧面及WHERETO元素紧密交织,形成一个持续循环、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如图1所示[4].

(一)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目标

基本问题对于学习者而言,其核心意义在于重新构建他们的认知框架,促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思维发展让他们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灵活运用知识.UbD理论如图2所示[4].

为了明确全概率公式的教学导向,我们首先通过基本问题筛选流程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最重要三个点:情景、问题思维、价值.结合教材与课标分析,首要目标锁定为理解全概率公式的本质.随后我们思考在教学全概率公式时,哪些知识需要学生能口头阐述,哪些知识需掌握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确立应用目标.最后基于班级实际情况,细致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部分,据此设定易错目标,以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强化,具体如下所示:

(1)结合具体案例,解释全概率公式基于条件概率与互斥事件加法公式的推导过程;

(2)阐明全概率公式中“完备事件组”两两互斥、并集为样本空间的条件及其对公式应用的影响;

(3)洞察全概率公式在“由因导果”概率问题中的普适性,理解其与贝叶斯公式的关联(后续拓展).

(4)能从实际问题中识别并构建完备事件组,明确和的现实意义;

(5)正确使用全概率公式计算复杂事件B的概率;

(6)解决多批次产品混合后的次品率计算、多路径事件(如比赛晋级、疾病筛查)的概率分析等典型问题.

(二)第二阶段: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明确了预期目标后,为检验学生是否达成这些目标,需要确定与之匹配的评估证据.预期目标直接决定了评估的方向和重点,例如若预期学生能应用全概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那么评估证据就应围绕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表现来设计.UbD理论运用理解六侧面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如表2[4].

在这一阶段,教师已经明确具体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而学生什么样的行为能够体现出其对知识是否理解与掌握?基于理解六侧面确定和评估“全概率公式”的理解证据,如表3所示[4].

(三)第三阶段:规划教学活动

依据既定的预期目标与评估证据,审慎思考应采取何种方式及如何组织活动,方能使学生全心投入并达成预期的理解.参考格兰特·威金斯与杰伊·麦克泰格的WHERETO元素(详如表4[4]),在教学设计中需注重活动的趣味与实效,以及教学手法资源与经验的适宜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紧扣“全概率公式的意义与运算”这一核心主题,巧妙地将基本问题、评估证据及零散知识点融合,致力于构建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完整认知架构.结合WHERETO元素,精心规划了全概率公式的学习与教学流程,旨在通过重温教材第47页的例2,揭示抽签的公平性,进而引入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的与重要性.通过师生互动与问题探讨,引领学生搭建知识逻辑框架,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觅相关实例,自主提出问题探索解决之道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通用策略,以此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详情参见表5[5].

三、总结启示

在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UbD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深深植根于对学生理解的培育,为发展其核心素养铺设了坚实基础,且兼具理论支撑与实操性.它秉持以终为始的原则,先确立预期目标,再依据评估证据精心规划教学,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导致的概念理解浅薄的难题,切实推动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此外基本问题理解六侧面及WHERETO元素为逆向教学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确保了其在实践中的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Wiggins G, McTighe J.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2nd Edition)[M]. ASCD, 2005.

[3]张景中,彭翕成.GeoGebra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动态可视化应用[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3):89-94.

[4]杨艳秋,王跃涵.基于UbD理论的高中数学逆向教学设计——以“随机事件与概率”单元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2023(6):15-19.

[5]蔡海涛,卢妮.问题导学 激活“生”动——以“全概率公式”命题课教学为例[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22(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