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赋能身边资源 构建多元育人体系
李明敬 孙国防
1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457000 2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457000
【摘要】 此文是在新高考背景下,围绕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文章从育人角度出发,思考、发掘校园里的资源,进行整合、赋值,从新生入校的军训到学生参与校园值班,从参观校史馆到学科教学。瞄准育人这一核心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初步形成一个校本特色的、相对完整的育人体系。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
【关键词】资源 赋能 多元 育人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所以学校里的一切设置、一切活动理应具有育人价值。陶冶教育法曾形象地表达“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德育要从碎片走向系统,从“育学”走向育人。也是基于此,着力发掘学校的资源,进行赋能整合,发挥其育人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目前已形成几个相对完备活动案例,步步为营的育人体系也初步成型。
一、紧紧抓住高一新生入校的军训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生活习惯,奠基高中学习生活。
高中新生军训一般为两周时间,大都安排在正式开学前进行。学校为此专门制订了详尽的军训活动方案,如:(节选)
一般认为,军训是军事训练,就是训练身体的,交于教官就可以了。从教育者的视角,尤其基于多年班主任经验,新生军训既是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阵地,也是培养和磨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绝好机会,需要强化一些军训科目如站军姿;也是严明纪律、培养规范意识的好契机。军训不是“训人”,而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于是课题组成员提出方案并向领导建议——每次军训开始宣讲军训纪律,培养纪律意识。并增加20分钟军姿训练,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同时,对于寄宿制高中,内务整理和就寝习惯也至关重要,课题组成员提出每天军训以内务整理和就寝纪律收官,于是有了这样的军训安排(节录):
实践充分证明军训效果明显增强。
有人说,培养一个习惯大概需要三周。针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考虑到中考紧张升学压力和锻炼较少的现实,学校定为半个月的军训时间。或许这对于养成一个习惯是不够的,所以,学校将军训长效化,高二和高三利用每个暑假时间,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活动,着重进行意志磨炼和纪律养成,是对高一新生入校军训效果的强化和巩固,更是对高中时段高强度学习的有力保障。周期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对于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充分利用学校校史资源,培养新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为高中学习提供感召和动力。
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他们精神成长的圣地。每一所学校都是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对于一个新生,学校里的什么最能抓住学生的心,这至关重要。校史真实记录着学校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发展。从容量上是丰富而齐全的,从内容上是真实而可靠的,从质量上是规范而系统的,从意义上是厚重而珍贵的,是无法复制、无可替代、软硬实力兼得的文化资产。所以,我们紧紧盯住校史育人、文化润人这一目标,先是积极协调学校政教科和教务科,将新生入校的第一节历史课安排在校史馆进行。新生按班级课程表有序参观校史馆,活动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聆听校史讲解;二是分区参观。校史讲解部分集中展现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中形成的特有的精神品质,学生在接受校史教育和文化熏陶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母校的历史渊源、发展沿革和精神内核。分区参观主要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学校荣誉、优秀教师风采、知名校友展示等几项内容,活动显示同学们对优秀教师和知名校友非常关注,学生们在认真观看的同时,大脑也在思索,情感也在滋长,潜移默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建立起母校的自豪感和价值感,从而就会不断强化自己的学习自觉。
校史文化绝不仅是教育和引领。约束和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功能,校史文化能以精神“软”约束和制度“硬”约束,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在“软”约束方面,学校历史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优秀教师的风范、优秀校友的成就。在“硬”约束方面,学校凝练的校训校风、校纪校规,都能对学生起到示范约束作用。参观完校史馆后,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写一份感受。从调查问卷看,同样是学生对于优秀教师、优秀校友的反响热烈,相信这些校友的“学习足迹”对于后学者会起到巨大而深远的示范约束作用。
三、开展小红帽值班活动,侧重校规校纪的执行检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三新”背景下,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力求将史政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在“第二课堂”中,弥补第一课堂知识性教学的不足,旨在深化学生认知,培养责任担当,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紧抓住我校高一年级以班为单位开展小红帽值周班活动,跟踪调查,不断完善,形成育人课程的一部分。
濮阳市市一高值周班量化管理规定(节选)
1、值周班人员应正确佩戴小红帽,值班时禁止拿在手中,禁止在帽子上涂鸦。
2、中午12点00分、下午17点40分前到指定位置值班,由负责人清点本组值班人员。中午12点45分、下午18点25分值班完毕,有序带回。值周班值班一整周,节假日(含放假)按照自然周值班,不计调休。
3、值周学生发现不文明及不规范现象,告知联合值班老师一起前去查处。
4、学校给予值周班35分的学校量化奖励,记入班级量化考核。每天中午、下午对小红帽进行俩次值班检查,联合值班人员如发现存在以上不规范行为对该班级进行扣分处理,直至扣完为止。
量化细则:
(1)迟到早退-2分。
(2)值班期间未站在指定位置聚集说话-2分。
(3)值班期间带读物-1分。
(4)未正确佩戴小红帽-1分。
(5)未穿校服-1分。
(6)值周期间打球或追逐打闹-5分。
(7)顶撞值班老师、不服从管理或与校学生会检查人员发生冲突-5分。
小红帽值周活动分区域展开,校园值班小红帽提醒同学们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痰;男女生交往要规范等。餐厅值班小红帽提醒同学们打饭要自觉排队、不拥挤、不打闹;吃饭时不要大声喧哗;爱惜粮食,尽量不剩饭剩菜等等。首先对值周班同学是个自我约束的过程,值周的一周内,他们作为“执法者”首先要“守法”,也为同学们树立一个规范。对于学校里的同学们来说,小红帽的值周是个外在的监督,促使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全体同学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进而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小红帽值周成了一高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课题是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方面的研究探索,细心观察、寻找校园里的资源,积极研讨赋能,以更好地促进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三个育人活动巧妙地根据新生入校的安排,围绕育人这一中心展开设计、赋能。军训活动侧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锻炼上,可以奠定高中三中艰苦的学习生活的基础;校史教育活动则重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学习生活提供感召和动力;小红帽值周活动侧重在校规校纪的执行上,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保驾护航。这样,就把身边的教育资源整合赋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研究过程也存在一些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定位是育人方式改革方向,要与实际的教育教学紧密联系,或者说是衔接,既要服务于实际教学,也要服务于育人,这就需要对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做一些研究。另外,能否发掘更多的育人因素,使课题研究的链条更加完整,更能全方位服务于第一课堂的教学,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更加突出。如果能将这些育人案例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安排,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就更有意义了。
本文系2023年濮阳市基础教育教研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发掘有效资源开展第二课堂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PJCDY202322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