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探索

作者

徐志欣

集安市第一中学134299

引言

“三新”改革,即新课程、新教材与新高考,共同构成了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深化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教育的重心正从传统的“双基”目标,经由“三维”目标,最终确立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育人模式。这一转变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从零散的知识点吸收转变为结构化、整体化的知识体系建构。在此背景下,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整合性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范式,通过打破单课教学的壁垒,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整合为连贯的学习主题,为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关键路径与有力支撑。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在逻辑:从主题统摄到结构化建构

(一)基于教学逻辑的主题凝练

传统教学往往受困于教材的章节顺序,而大单元教学则强调超越固有的单元界限,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进行主题的提炼与凝练。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与二次开发,确立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和统摄力的核心主题。这种主题化的凝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帮助其构建更为立体的“知识树”,更有助于学生在宏观比较中深刻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从而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

(二)基于学生逻辑的内容整合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大单元教学的内容整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逻辑与学习特点。在“三新”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趋向开放与灵活,教学材料也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数字化平台、影像资料、口述史料等,进行自主探究与整合。这种整合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其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分享中,将外部的知识结构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真正实现结构化学习。

二、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原则:系统性、立体性与活动性的统一

(一)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是大单元教学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具备宏观视野,将独立的知识点置于广阔的历史叙事中,构建起跨越时空与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架构。这种设计要求教师深入剖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联。

(二)单元内容的立体性原则

历史是多维度的存在,大单元教学应力求呈现其立体性,避免将历史简化为单薄的政治史或事件史。在设计每一个教学单元时,除了涵盖核心的历史事件、人物与思想,还应将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内容纳入其中,为学生还原一个更为丰满和真实的历史场景。这种多维度的内容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欲,引导他们主动探寻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原则

大单元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专题辩论、项目式研究等,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究过程。

三、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核心素养落地的多元探索

(一)“点面结合”的渗透策略以深化历史解释

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对历史的深度理解与合理解释,而“点面结合”是达成此目标的重要方法。此处的“点”指具体的、切入点小的历史事件或细节,“面”则指前后贯通、左右勾连的宏大历史视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将具体的“点”置于广阔的“面”中进行考察。以“西安事变”的学习为例,组织学生角色扮演,体验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的心路历程,这是对“点”的深入;同时,引导学生将事变与当时的世界格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等“面”上的背景相联系,追问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的选择,则是从整体上理解其历史意义。这种点面结合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超越对事件的孤立认知,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提升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能力。

(二)“主辅结合”的教学策略以拓展认知视域

教材中的主栏目内容固然是教学的根本,但“历史纵横”“史料阅读”等辅助性栏目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过去常被忽视。在“三新”背景下,应充分发挥辅助内容的补充、印证与巩固作用,实现主辅结合。例如,在探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这一问题时,仅凭主栏目内容可能略显单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合辅助栏目中的材料,如间接卷入战争的人口统计数据、制约日本“北进”与“南进”战略的细节、相关的印证史料等。通过主辅内容的结合运用,学生的论证将更加充分,理解也更为全面,从而在大单元的整体学习中实现认知深化。

(三)“现实印证”的链接策略以涵育家国情怀

历史并非遥远的过去,它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当下。将历史学习与现实世界相连接,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培育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高考真题与社会热点新闻作为现实印证的材料。一方面,通过链接高考真题,如分析一道关联上世纪 80 年代农村改革史料的试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历史概念在具体时空中的实践意义,这既是对知识的检视,也是对综合分析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通过链接现实生活,如学习“一带一路”时,可以对比古代丝绸之路与今日贯通家乡的高速铁路,让学生在古今对比中直观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这种触手可及的印证能够极大地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四、结语

大单元教学作为“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范式,以主题统摄实现知识结构化,以多维设计激活学习体验,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搭建了立体平台。其价值不仅在于整合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能,更在于通过“点面结合”的历史解释、“主辅结合”的认知拓展与“现实印证”的情感联结,引导学生在宏观历史视野中理解时代脉络,在微观探究中培育批判性思维,在古今对照中厚植家国情怀。未来教学实践中,需进一步深化对大单元教学逻辑的理解,优化跨学科融合与数字化资源应用,让历史教学真正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场域,助力“三新”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霞 .“三新”背景下基于主题统摄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研究——以《中外历史纲要 ( 上 )》第七至十单元的整合学习为例 [J]. 黑龙江教育 ( 教育与教学 ),2025(2):42-44

[2] 王正茂 . 大单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J]. 天津教育 ,2025(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