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利用群文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者

叶庭顺

甘肃省平凉市第十中学 744000

引言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需求。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实践,通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特定时间内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量的要求,更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强调多文本的互文关系,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等多种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文本交互中构建更为复杂的认知结构,发展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本文将从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实施策略、工具应用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全面探讨。

群文阅读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议题

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它决定了文本组合的方向和教学的目标。一个好的议题应当既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议题的来源可以多样化,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是一个重要的资源。例如,可以将《苏州园林》《桂林山水》《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文章组合在一起,以“感悟祖国风光”为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秀丽壮观。

除了教材内的主题,教师还可以根据语文知识、阅读方法或社会热点确定议题。例如,围绕“象征手法的解码”这一知识点组织群文阅读,或者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议题的设计应当注意层次性和递进性,从易到难,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深入思考。

二、文本组合

确定议题后,文本的组合是关键环节。文本组合应当注重多样性和结构化,避免随意堆砌文章。一般来说,文本组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群文阅读文本组合方式

文本来源不限于教材,可以包括课外读物、报刊文章、甚至非连续性文本等。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教学目标合理搭配文本难度,形成梯度性阅读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三、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计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导向。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促进思维的发展。问题设计应当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探究性,避免简单的 yes/no 问题或事实性问题。一般而言,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性问题主要关注文本信息的提取和理解,如“文章写了什么?”“主人公做了哪些事?”;分析性问题需要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多文本信息,如“这几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评价性问题则要求学生做出批判和创造,如“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例如,在教学《反复解构的童话》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4 个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有什么特点?”“这种反复结构对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来改写其中一个故事,你会保留还是改变这种反复结构?为什么?”四、思维可视化工具在群文阅读中的应用

在群文阅读中,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具象化,更好地梳理文本结构,理解文本关系,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

概念图是表示知识间关系的有效工具,如层级结构与交叉关系等。在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能使学生从繁杂的文字中更快、更集中地提取信息,化解难点。“花瓣图”可以聚焦核心问题,抓住文本的核心,使阅读教学更简明清晰,免去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同心圆”则有助于厘清概念范围。在《再见了亲人》这一文中,“战役”“战争”“战斗”这3 个词语意思相近又相互区别,学生难以区分。利用“同心圆”,能很快厘清3 个词语的关系。通过这种可视化工具,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文本中的“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产生探究兴趣,明确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一部分。

流程图能直观地呈现事情过程,如“情节梯”可以帮助概括课文内容。在教学群文阅读课《反复解构的童话》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结构图,发现 4 个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学习比较阅读,了解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运用结构图,了解故事情节。“线路图”则有助于厘清行文线索,特别是对于移步换景类的文章,教师可以创设学习情境,用当导游画游览路线图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行文顺序。

表单图兼具图形和表单的形式作用,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文本内容。“肖像画”可以帮助感知人物形象,在学习人物类的文本时,教师用画肖像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对照图”则有助于比较分析,很多文本中都会出现彼此之间并列、对立的文本要素,采用“对照图”的方式进行罗列,能清晰地反映文本所涉主人公间的关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本、品悟道理。

结论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创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显著作用。通过多文本的互文阅读,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阅读速度,更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群文阅读的实施需要教师科学确定议题,合理组合文本,精心设计问题,有效组织课堂,并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和多样化教学模式。

然而,群文阅读的实施也面临时间不足、学生能力差异、评价体系不完善和教师角色转变等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群文阅读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以及技术在群文阅读中的应用,不断完善群文阅读的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英华 . 谈群文阅读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J]. 中小学教育, 2021(11).2. 李圣.“四步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参考网, 2021.3. 江花萍. 聚焦群文阅读 彰显语文魅力[J]. 参考网, 2022.4. 王洁. 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 提高群文阅读有效性 [N]. 浙江教育报, 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