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的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洪文革
福建省南安市华美中学
引言:
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能转向跨学科综合能力。例如,兰州水车制造工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需融合地理学、历史学、工程学及文化学知识;京西稻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则涉及气候学、生物学、经济学及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在此背景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要求地理课程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占比不低于总课时的 10% ,强调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
一、跨学科融合的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一)深化知识理解,构建系统性认知网络
跨学科融合的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通过打破学科壁垒,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生物、物理等学科内容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多维度的知识关联。例如,在探究“黄河水车”主题时,学生需结合地理(水文特征与灌溉需求)、物理(杠杆原理与机械结构)、历史(农业技术演变)等知识,理解水车形制巨大的成因。这种立体化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从单一知识点记忆转向对复杂系统的整体把握,使地理原理在跨学科语境中更具解释力,从而深化对“人地关系”“区域特征”等核心概念的理解,提升综合思维素养。
(二)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问题解决核心技能
主题式情境教学以真实问题为导向,要求学生在模拟或现实场景中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青田村乡村振兴”项目中,学生需通过地理测绘定位村落空间结构,结合生物学知识评估生态承载力,运用数学建模优化土地利用方案,最终提出兼顾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策略。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如地图绘制、数据采集),还培养了其跨学科协作、批判性思考及创新设计能力,使知识从“书本”走向“行动”,真正实现“做中学”的教育目标。
(三)激发学习内驱力,塑造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观
跨学科主题情境往往聚焦社会热点或文化传承议题(如非遗保护、气候变化),通过角色扮演、实地调研等形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京西稻文化保护”主题中,学生通过访谈农户、分析气候数据、设计文创产品,既理解了农业区位因素,又认识到文化遗产对社区认同的价值。这种情感共鸣与价值引领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其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感——从关注身边环境到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的双重育人功能。
二、跨学科融合的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实践策略
(一)以地理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整合多学科知识设计主题情境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地理学科大概念如“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等,整合历史、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设计主题式情境。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教学中,教师以“黄河治理”为主题,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学科分析历代治黄策略的演变,运用生物学科知识探究水土保持对植被恢复的影响,借助物理学科原理理解泥沙沉积与水流速度的关系。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黄河某河段,收集泥沙样本并分析其成分,结合历史文献提出“古代堤防工程与现代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方案。这种跨学科情境设计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还培养了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项目式学习,构建跨学科实践任务链
项目式学习是跨学科融合的有效载体。教师可设计涵盖地理、数学、艺术等学科的综合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实现知识迁移。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世界的聚落”单元教学中,教师发起“设计理想社区”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社区规划。地理学科负责分析地形、气候对选址的影响,数学学科计算人口密度与公共设施配比,艺术学科设计建筑风格与景观布局。学生通过绘制社区平面图、制作三维模型并撰写规划报告,最终以展览形式展示成果。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反复协调各学科知识,例如在平衡绿化面积与建筑用地时,需综合运用地理环境承载力概念与数学优化算法,从而提升其系统思维与实践能力。
(三)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驱动跨学科探究性学习
真实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主动调用多学科知识。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地理“自然资源”单元教学中,教师以“校园节水方案”为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探究。地理学科分析本地水资源分布与用水结构,化学学科检测校园水质并提出净化建议,物理学科计算节水设备改造的经济成本,政治学科调研相关政策法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检测、数据建模等方式收集信息,最终形成“安装雨水收集系统 + 优化灌溉技术 + 开展节水宣传”的复合型方案。该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理解,还培养了其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感。
(四)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跨学科学习平台,拓展情境边界
信息技术可打破时空限制,为跨学科情境教学提供支持。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交通运输”单元教学中,教师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一带一路”物流仿真系统。学生通过VR 设备“实地考察”中欧班列沿线站点,地理学科分析地形对线路选择的影响,历史学科追溯古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信息技术学科编写物流调度算法。学生需在虚拟环境中协调运输成本、时效与地理风险,例如选择哈萨克斯坦过境点时,需综合考量其地形平坦度、政治稳定性与关税政策。这种沉浸式学习情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空间与人文因素的交互作用,同时提升了其数字化学习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结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漫漫征途中,跨学科融合的主题式情境教学宛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学生的成长指引着方向。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藩篱,让地理知识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历史、生物、物理等学科紧密交织,共同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知识画卷。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情境,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地理的世界中,亲身感受着自然与人文的奇妙交融,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冀峰 . 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的初中地理主题情境教学实践— —以“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为例 [J]. 地理教育 ,2025,(06):20-24.
[2] 王焕 .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1,(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