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作物种植,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宋畅
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456750
本文为鹤壁市教育体育局2024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组织种植活动与发展高中生物学科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4-JKLX-211,研究成果。
摘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版)》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养成。作物种植活动是高中社团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优化种植活动,可以有效提升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为了拓展、补充和创新课本内容,本文将结合作物种植,分析如何通过作物种植活动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提升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作物种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引言:作物种植活动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教师用好种植活动,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相互结合,在丰富多样的实验形式中体验生物学习的趣味,进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实践才能。
一、作物种植对提升高中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作物种植活动是一种通过种植的方式进行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通过作物种植活动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并研究各种新型农业技术的可行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作物种植活动的重要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了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现象、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反思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原理和基本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人教版高中教科书中,必修一和必修二合计12个章节21个实验,其中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生物实验室和校内外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验水平。作物种植活动恰恰契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其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并在实验的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引导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相较于传统的生物教学,作物种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在实践的引领下,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的原理并体会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对书本上所学知识点掌握更牢固,同时,学生还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1]。
二、高中生物作物种植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关注核心素养培养,重视学生的知识巩固
高中生物学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为目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结合作物种植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尝试将生物学理论和种植活动结合在一起,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更清晰了解生物种植活动的流程[2]。以植物生长素影响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应用相关知识点制作成一个小型种植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实验设计和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种植场地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四棵长势相似的小苗,以方形一侧开一小窗的暗箱为实验器材,分别将幼苗放在箱中,小窗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摆放,然后,学生们从统一的方向、角度去拍摄小苗的生长情况,三天记录一次,通过观察小苗的成长方向,从基础实验的角度上去巩固书本上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效果。
(二)尝试放手学生实践,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物种植活动的内容多样,形式也非常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作物种植活动的主人公,而并非教师“满盘指导”,大多数学生对作物的种植兴趣度是非常高的,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价值,帮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感知生物学知识,并愿意尊重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和自然的意义。作物种植活动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兴趣小组中的组员可以相互帮助、互相指导,制定实践活动之后,完成数据的归纳和整理活动,学生们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根据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结果解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做好教育指导。例如,在作物种植活动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土壤的pH值是否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土壤的pH值就涉及酸碱度的测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去测量土壤的pH值,让学生引入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有时候草木灰能作为养料来使用,什么情况下能施草木灰?通过多学科知识点的结合,让学生们在自主思考中养成应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3]。
(三)降低知识学习要求,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
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摆正作物种植活动的开展目标,高中作物种植活动的开展是以学习生物学相关知识为基础的,但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降低知识学习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更自主、畅快参与到生物种植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安排、学习要求等设计植物种植活动,比如,在种植豌豆的活动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去查找资料,如种植所需的营养素、所需要的温度、土壤pH值等,了解除草除虫、施肥等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劳动体验的过程中,顺势提出一个学习问题,让学生在开展作物种植活动之余,思考知识点,真正将种植活动融合于生活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融入劳动体验中[4]。
(四)用好生物基地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学科研究了生物的形态、结构、遗传变异、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开展作物种植活动对了解生物学科各方面知识点都有深远的意义,课程基地建设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且构建生物课程基地也已经成为很多学校研究的重点,高中生物课程基地的构建需要彰显学科特色、地域特色,在课程基地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之外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生物课程基地有利于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学中,种植活动是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加强实验技巧的训练、引导学生将实验和实践结合到一起,教师要尝试应用多元的种植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章彧.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J]. 高考, 2024, (29): 55-57.
[2]赵继芳.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 (18): 140-142.
[3]吴成文.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重庆三峡学院, 2024.
[4]陈照月, 邓源喜, 盛庆超, 李翔. 劳动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融合创新研究[J]. 内江科技, 2024, 45 (03): 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