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年级教师识字教学方法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作者

王丽娜 张铁英

德惠市米沙子镇中心小学 吉林省德惠市 130302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倡导在语言实践和生活情境中学习汉字。然而,在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脱离语境、方法单一以及忽视运用等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主动性。情境化、趣味性识字策略的应用可破解传统机械记忆的识字教学困境,将汉字学习融入具体的活动和场景中,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发现和运用,促使其高效掌握识字方法并感受汉字文化。

一、小学低年级教师识字教学方法的常见问题

二、小学低年级教师识字教学方法的改进策

(一)链接真实生活,创设可感情境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应突破字词和生活的割裂状态,通过可感知、具象化的场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教师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汉字文化内涵”的要求,将抽象字型和具体物象联结起来,借助感官体验、实物观察等途径构建多维认知通道 [1]。通过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的语境,让汉字学习由机械记忆转向意义建构。以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端午粽》为例,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为学生展示实物红枣、糯米、粽叶等材料,组织学生围坐观察。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端午节快来了,老师带来了包粽子的材料,同学们摸一摸粽叶、闻一闻糯米香,猜猜这些材料可以变成什么?”通过嗅觉、触觉刺激来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从而能够自然引出“粽叶”“端午”“糯米”等关键词,将汉字学习嵌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接下来,在认识“总”字时,教师可手持粽叶示范折叠:“看,综艺是不是像汉字中的‘米’字?四叶层层包裹”。随后,引导学生用彩色磁铁拼出“总”字,让学生用粽叶将笔画走向模拟出来。当学生学习“间”字时,教师可为学生展示粽子的内部结构图,通过逐步拆解实物和汉字结构类比,让学生深入记忆字形,并将其和生活经验连接起来。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降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负荷,还能让识字过程兼具文化厚度和趣味性。

(二)深化游戏互动,驱动主动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借助游戏、竞赛等有趣形式巩固识字”的要求,教师应将机械记忆转化成具身认知体验。通过拼图竞赛、角色扮演以及任务闯关等游戏化设计,可激活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让汉字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游戏规则应符合低年级学生专注力时间短、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设置明确的挑战目标和即时反馈的机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教材《动物王国开大会》为例,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角色扮演活动,由教师佩戴动物头饰扮演“狗熊”,手持写有“通知”的卡片:“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大家都来参加!”故意将地点和时间等关键信息遗漏,引导学生发现缺失的“通知”要素。随后为其分发“狐狸”“猫头鹰”等角色卡片,学生可自选扮演的动物,用“老虎”“大会”“通知”等生字卡模拟发布,从而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习得“通知”的关键要素。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部件拼图,强化学生对生字结构的认知。将“猴”“熊”“虎”等生字拆解成" 虍 + 几"" 能+ 灬"" 犭+ 侯" 的部件磁贴,引导学生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森林拼字大赛”。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倒计时,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拼出课文生字并组词。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还能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与常用偏旁。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创设游戏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识字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与互动 [2]。

(三)分层设计活动,注重个体差异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教师应构建动态分层机制,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分层设计教学情景,实现精准教学。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识字基础以及学习风格的差异,将教学情境划分成基础层、进阶层、拓展层三个维度。基础层聚焦自行拆解和生活联结;进阶层主要是强化字义迁移和语境运用;拓展层侧重于文化渗透和创意表达。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曹冲称象》为例,基础层,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实物观察和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自行联结,对于识字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准备简易天平、水盆和石块,以此来为学生演示“称”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曹冲用船称象,我们选择简易天平称石头,‘称字左边的‘禾’像船桨,右边的‘尔’像平衡的砝码。”而后配合动画拆解“柱”“象”等字,用红色磁贴标注易错笔画,充分保障基础层学生能将字形记忆完成。进阶层主要是实物操作,深化语义理解,组织中等水平学生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模拟成像实验,比如,用橡皮制作“大象”,在水盆中放入“纸船”,将水位线记录之后替换成等重的石块。教师可适时提问:“曹冲为什么选择‘称’而不是用‘量’?引导学生发现‘称’字强调的是等量置换的智慧”。而后引导学生填写曹冲称象的步骤学习单,引导学生将字义和语境自然而然地连接起来。拓展层聚焦迁移应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鼓励学生用“称”字创编故事,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称兄道弟”“称心如意”等,揭示汉字的文化内涵,为其布置跨学科任务,促使学生实现多维能力发展 [3]。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小学低年级教师识字方法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了解当下识字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立足第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差异,在识字教学中链接真实生活,创设可感情境,生化游戏互动,分层设计活动。通过此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识字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

参考文献:

[1] 甘佳怡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单元信息化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D]. 湖南理工学院 ,2024.

[2] 张华莉.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分析[D]. 扬州大学,2023.

[3] 李倩芸 . 小学语文情境化识字教学提升策略研究 [D]. 临沂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