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跨越发展
金妮妮
浙江省 杭州市 行知小学 310000
引言
随着“健康中国 2030”战略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越发明显,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教师无法精准地把握学生的体质差异,教学内容大多依赖于经验的选择,评价停留在“达标测试”的层面。《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强调了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为小学体育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数字化技术(如运动传感器、教学APP、数据平台等)可以实现运动数据的实时采集、教学过程的动态调整、学生成长的可视化追踪,较好地弥补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短板。因此,研究基于数字化融合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对推动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体育教学数字化融合的现状与价值
(一)传统教学的局限与数字化融合的必要性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大多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集体练习”为主,这会存在三方面局限:一是教学内容属于“一刀切”的模式,无法兼顾到肥胖的学生、运动能力薄弱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二是运动强度的调控依赖于教师的主观判断,容易出现“负荷不足”或“过度训练”的情况;三是评价比较侧重于期末测试,缺乏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关注。数字化融合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打破这些局限,使得体育教学更加科学、精准、高效,这是顺应教育数字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现实需求。
(二)数字化融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赋能价值
数字化融合可以从三方面为小学体育教学进行赋能:对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运动手环、互动游戏等提升练习的兴趣,借助数据的反馈了解自身的进步;对教师而言,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掌握学生体质的短板,实现较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教学管理而言,可通过数字平台建立学生体质的健康档案,形成“监测—干预—提升”的闭环,为教学改进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撑。这种赋能作用可有力地推动体育教学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型。
二、基于数字化融合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路径
(一)教学内容数字化重构:打造“个性化 + 趣味化”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的数字化重构,是以学生体质数据为依据的,把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数字技术进行结合,可以形成适配于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内容包,并通过趣味化的形式激发练习热情。这一路径的核心是使教学内容可以“按需供给”,其与“数字赋能、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主旨高度契合。
教师可以借助“体质健康数据库”分析学生的薄弱项,比如针对肺活量不足的学生,开发“跳绳进阶挑战”的数字课程:基础层用 APP 设定“每分钟 80 次”的初始目标,配合动画示范正确的姿势;提高层可通过运动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当达到“有效锻炼区间”(120-140 次 / 分钟)时触发虚拟勋章奖励;拓展层设计“班级跳绳排行榜”,学生上传练习视频可获得同学的点赞。针对肥胖的学生,开发“趣味减脂课程”,并把折返跑设计为“数字寻宝游戏”,用地面投影标注虚拟宝藏位置,学生在跑动中可以完成“寻宝”任务,APP 自动记录跑动距离与消耗热量,使枯燥的耐力训练变得更加有趣。
(二)教学方法数字化创新:构建“互动式 + 精准化”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的数字化创新,是利用互动技术与数据工具优化教学的过程,使教师的指导更加精准、学生参与更加主动。这一路径通过技术放大教学的互动效果,与“数字赋能、提升教学实效”的主旨直接相关联。
在篮球的运球教学中,可采用“双屏互动”的模式:教师端屏幕实时接收学生运动手环的数据(如运球频率、移动速度),当发现某学生运球时心率过低(运动强度不足),可以通过语音系统提醒“加快脚步,尝试变向运球”;学生端平板电脑可以显示“运球轨迹热力图”,红色区域代表运球密集区,帮助学生发现“总是在场地左侧运球”的问题。在广播操的教学中,使用“AI 动作矫正”系统,学生对着摄像头练习,系统会自动比对标准动作,会用绿色线条标注正确部位、红色线条提示错误之处(比如“手臂未伸直”“弯腰角度过大”等),并推送慢动作示范视频,使学生纠错变得更加直观。
(三)教学评价数字化转型:建立“过程性 + 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的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字工具采集学生日常的运动数据、课堂表现、进步幅度等信息,形成全面的成长档案,替代传统的“一次性测试”。这一路径可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与“数字赋能、关注每个学生成长”的主旨相呼应。
学校可以搭建“体育成长数字平台”,记录三方面的数据:一是过程性数据,比如运动手环采集的每周锻炼时长、平均心率;二是技能数据,比如AI 系统对“立定跳远”的动作评分(腾空高度、落地稳定性等);三是主观数据,比如学生在“运动日记”模块上传的练习感受、家长填写的家庭锻炼等情况。期末评价时,平台可以生成“体质雷达图”,清晰地显示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表现与进步幅度,教师可据此给出“每天增加10 分钟跳绳” 、“尝试游泳提升肺活量”等个性化的建议,使评价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结语
数字化融合为小学的体育教学创新注入了新的动能,通过内容重构、方法创新、评价转型,可以有效地破解传统教学的局限,使体育教学更加科学、精准、有趣。在实践中,需要把握“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本质,避免盲目地追求设备的先进性而忽视了教学规律;要始终以学生的体质健康为核心,使数字化工具成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助手。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可以探索“VR虚拟运动场景”、“家校数字体育共育”等新模式,持续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跨越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姗姗 . 数字赋能跨越发展——基于数字化融合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研究 [J]. 健与美 ,2025,(07):101- 103.
[2] 郜朋 . 小学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与教学新样态的探索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6(13):46-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