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杨泽礼
彭州市宏德学校 四川省 610000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变得日益关键,但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契合学生个体差异的实际情况,致使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欠佳,部分体能基础薄弱的学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产生挫折感,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缺少提升空间,分层教学理念的引入为解决此问题开拓了新路径,借助科学的分层设计与个性化指导,能达成教学目标,又能推动学生个性发展。探寻体育教学分层引导的有效途径,对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参与度意义重大。
一、体育教学分层的基本依据
体育教学里学生个体差异较为明显,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运动天赋等多个方面,依据调查可知,同一年级学生50 米跑成绩相差可达到3 至4 秒,立定跳远相差可达到40 至50 厘米,这种差异不光体现在体能测试数据上,在专项运动技能掌握程度、运动协调性以及对体育课程的兴趣程度方面也有明显不同。一部分学生拥有较强运动天赋,动作要领掌握得快,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需要更多时间以及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同样水平,学生个体间的运动发展水平高低不一,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实际状况进行分层教学,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发育特点,保证每位学生可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指导与锻炼机会[1]。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学生运动能力评估与分组
分层教学的前提是要科学合理地评估学生运动能力进行分组,评估内容涉及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以及运动兴趣调查等多个维度,体能测试主要有 50 米跑、立定跳远、1 分钟跳绳等基础项目,专项技能测试会依据不同运动项目设置相应考核内容,按照测试结果把学生划分成基础型、提高型和发展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人数比例大概是3:4:3,这种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据学生进步情况做动态调整,在分组时教师要留意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个体差异的心态,防止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不同层次之间维持适度交流与互动,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内容的层次化设计
教学内容的层次化设计属于分层教学的关键部分,对于基础型学生群体着重培养其基本运动能力,强化技术动作规范性,降低动作难度要求,并增加示范讲解以及辅助练习的时间,提高型学生群体在掌握基本技术动作之后,适度增加训练强度与难度,注重技术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发展型学生群体在技术动作规范的基础上,增添战术配合与实战演练内容,培养创新意识与临场应变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保证不同层次间有合理的衔接性与递进性,让学生可逐步提升运动水平,针对每个层次制定相应教学目标与达标要求,使教学任务拥有适度挑战性[2]。
(三)教学方法的分层应用
教学方法的挑选与运用需要契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性,对于基础型学生采用分解教学法,把复杂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动作逐个讲解并配上口诀记忆,以此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与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型学生可采用完整示范法以及纠错训练法,着重关注动作细节的改善与技术要领的深入领会,发展型学生则可运用剖析式学习和竞赛训练法,激励学生在实践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进程中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发挥学生间相互帮助学习的积极功效,依照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性,合理安排练习时间与强度并依据学生掌握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三、分层教学的效果评价与反馈
(一)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分层教学评价体系需要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构建起覆盖过程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着重关注学生于体育课堂之中的参与程度、努力状况以及进步幅度,借助观察记录、同伴相互评价等方式给予记录,终结性评价依据不同层次设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要保证评价标准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
(二)层级间动态调整机制
层级间动态调整机制对于保证分层教学可持续有效地开展而言,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每一学期,都会定期针对学生开展综合测评工作,依据测评所获得的结果,适时地对学生所属的层次给予调整,测评的内容囊括了运动技能、体能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等多个不同的维度,要是学生在某一个层次呈现出出色的表现,并且可持续取得进步,那么便可以考虑将其向上一个层次进行调整,要是学生在当前层次遭遇了适应方面的险阻,那么就可以临时性地将其调整至下一个层次。动态调整的整个过程应当实现平稳的过渡,以此避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要及时与学生就调整的原因展开沟通,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进取意识[3]
(三)学生自主发展的促进
分层教学的最终来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得以提升,基础型学生借助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逐渐建立起运动信心,培育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型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之后,持续突破自我,塑造良好的运动习惯,发展型学生可制订个人运动计划,拥有独立思考以及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特长挑选运动项目,培养运动特长,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反思,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
四、结语
体育教学里的分层引导属于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从评估开始,历经实施阶段,最后到反馈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借助科学的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找到契合自身发展的路径,这样一来,防止了优秀生的能力受到限制,又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逐步取得进步,在具体实施进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动态调整机制,以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育终身体育意识。分层教学模式的推广运用,为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开拓了新的思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扬.初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科学性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0):53- 55.
[2] 格玛取顶 . 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 [J]. 传奇故事 ,2022,(25):49- 50.
[3] 陈玲 . 浅析小学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2,(09):130-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