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评价改革面临困难研究

作者

宋春雨 陈汝龙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00

一、引言

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教育评价作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其改革势在必行。数字技术凭借其高效、精准等特性,为教育评价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仍存在诸多困难阻碍着其深度赋能。深入研究这些困难,对于找准教育评价改革的突破口,构建科学、高效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传统评价标准与数字技术的融合难题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评价过程中,多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的考核,多以结果性评价为主,且评价方式单一。而在信息技术时代,利用信息化手动,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可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量跟踪与实时分析。因此,传统的评价手段与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评价两种评价手段在评价维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传统评价标准与当前数字技术难以有效融合。传统的评价手段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一次性理论考试或实操考试进行判断,而数字技术可全流程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学生的全方位评价。由于传统的评价标准无法对过程性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和解读,使得数字技术难以发挥优势。

(二)数据采集的全面性问题

数据采集的全面性直接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评价的基础。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涉及教学、实践、企业实习等众多环节,学生的成长轨迹复杂多样,在数据采集方面将会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在学生实践实训环节,只能获取部分签到、周志等部分数据,受企业管理办法约束,难以采集诸如工作内容等细节数据,无法实现全量数据覆盖。其次,受数据采集技术和工具的约束,对于课堂视频、音频、图像等非结构化数据难以进行转化和整合。此外,不同部门、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也使得数据难以整合,导致数据采集的完整性不足。

(三)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考量

在职业教育评价过程中,需要采集学生与教师的全量数据,包括学习成绩、行为表现、个人信息等。数据的泄露或滥用将会侵犯个人隐私,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泄露数据一旦被用于不正当竞争或歧视性评价将会背教育公平和伦理原则。同时,当前关于教育数据伦理和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数据管理和使用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使得学校和相关机构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过程中面临较大的伦理和法律风险。

(四)多元评价的实施问题

多元评价强调多个评价主体从不同维度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是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重要特征。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多元评价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多元评价主体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健全。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评价主体在评价目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评价结果难以统一和整合。其次,评价主体的评价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士缺乏专业的教育评价知识和技能,难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此外,多元评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当前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全面推广实施。

三、解决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困难的思路

(一)推动传统评价标准与数字技术的协同创新

一方面,要对传统评价标准进行优化和升级,在保留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融入数字技术所倡导的过程性、多元化评价理念,拓展评价维度,将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另一方面,要开发与新评价标准相适配的数字技术工具和平台,实现评价标准与技术的无缝对接。通过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传统的技能考核标准转化为可量化、可追踪的过程性指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评价。

(二)完善数据采集机制与技术

依托智慧校园基础设施整合各类异构数据,实现对数据的无感知采集。全方位呈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刻和典型行为。一是完善校园基础信息建设。校园主干网络提升到万兆,千兆交换到桌面,所有办公楼、教学楼和宿舍楼都接入校园网,并实现多校区光纤互联互通。二是建设无感知数据采集平台。该平台主要由学生识别分析摄像机、教师分析摄像机、拾音设备等组成,对课堂上的音视频数据进行无感知采集。三是对接常用教学平台数据。无感知数据采集平台除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采集以外,还会整合教务系统、线上学习数据以及外部导入数据等各类异构数据,为后续的智能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四是发挥本校云平台效能,原始数据实现分布式存储。对无感知数据采集平台采集到的各类语音、视频、图像、文本等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建立高效的数据索引与检索机制,提供定向数据服务。

(三)健全伦理与隐私保护体系

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的边界和规范,制定和完善教育数据伦理与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数据的加密和防护,建立数据安全管理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加强数据伦理教育,提高其数据安全意识和伦理素养,引导其规范使用数据。

(四)优化多元评价实施策略

建立包含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及企业评价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严格评价主体账号及权限管理办法,真正实现评价公正性与有效性。实现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与应用,构建即时反馈机制,确保评价结果逐级推送,将评价结果作为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课程调整及教学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推动教育质量提升。此外,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多元评价的效率,如开发在线评价平台,实现评价数据的实时上传、整合和分析,减少评价成本。

四、研究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困难的价值

(一)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方向指引

通过深入研究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困难,发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教育评价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指明方向。明确职业教育改革重难点,集中资源和力量进行重点突破,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评价的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深入分析困难成因,为解决数字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过程中的障碍提供思路和方法,推动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评价中从浅层次应用向深层次赋能转变,提升教育评价的质量和效率。

(三)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利用数字技术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能够解决教育评价改革的众多困难,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引导学校和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结论

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传统评价标准与数字技术融合、数据采集、伦理与隐私保护、多元评价实施等诸多困难。困难的解决将有助于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评价深度融合、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评价效能,不断探索解决困难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将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