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宋凡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1314
一、前言
随着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的高普及率,新媒体由于其更精准的、更加高效的传播效率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由此市场催生出了对新媒体产业从业人才的大量需求。《2025-2030 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新媒体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5 至 2030 年间持续上升,到 2030 我国新媒体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5 万亿元”。
当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迭代,市场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新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当下新媒体岗位需求存在脱节,教学成果与学生实际应用存在一些差距,教学环节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之间存在割裂,生搬硬套的思政案例无法激发当代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设计传播价值理解与共情,如何帮助学生重新审视新媒体传播价值以更好的开展新媒体产品设计与策划能力培养,是当前新型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新媒体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
二、《新媒体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思政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一)坚持德技兼修,强化思政育人价值
课程思政就是把专业课与思政课结合起来,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培养结合起来,把“思政之盐”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各类课程的“知识之水”中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不同于传统理工专业的力学定理、机械原理等较为固定的专业知识教授,艺术设计类专业特性在于更加注重学生灵感与创意的表达的培养,因此,学生有什么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的艺术设计创作观念、职业观念,并最终影响的学生的人生发展。《新媒体设计综合实训》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坚持德技兼修的教学理念,不断强化思政育人价值,授课教师不仅要在课程中教会学生如何高效的使用新媒体设计工具去精准的体现客户需求,还要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景分析等让这些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领会正确的创作观、职业观等。
(二)明确职业责任,回应产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培养的未来高素质技术人才不仅要具有高质量的技术技能,更需要具有高质量的思想道德素养 []。当下新技术层出不穷,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新媒体内容创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出于流量思维牺牲内容质量与社会公共价值的情况时有发生,更有甚者通过虚假宣传、哗众取宠获取利益并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近些年来,《关于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对文化市场发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规范的要求,对促进我国新媒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新媒体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积极纳入行业发展新规范、新制度等纲领性文件,坚持底线创作思维,努力培养技术向善、文化自信的适应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新媒体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设计思路
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要把握好方向,反映新时代对学生意识形态的要求 []。《新媒体设计综合实训》作为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明确新媒体作品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要求,熟悉新媒体作品设计基本思路以及操作,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开展需求分析、创意设计与制作,培养起合作沟通、分析运用的职业素养,最终实现从新媒体作品策划到制作的就业核心能力。本课程的思政建设对新媒体产业人才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为新媒体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新媒体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思政建设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出发点,立足新媒体行业意识形态需求,构建起“价值引领、能力筑基、文化赋能”三维融合育人体系。在建设方向上,紧扣“新媒体作品话语权归属”的关键命题,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作为思政主线,培养学生树立“技术向善、文化自信”的创作观,解决“为谁设计、为何创作”的根本问题。
(二)设计内容
新媒体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内容时效性强,操作性强,作品可视化程度高,为及时跟踪市场反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丰富课程评价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与活动,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融入最新的商业案例资源、行业赛事资源,通过案例分析法、任务式驱动法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借助线上教学平台、信息化工具和线下数字影像实训室,开展基于“思政+ 技能”模块化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课程共分为五大教学模块:“模块 1 新媒体市场调研模块”“模块 2 新媒体图文设计与编辑模块”“模块 3 新媒体音视频设计与编辑模块”“模块 4 新媒体数据运营与分析模块”“模块 5 新媒体项目全流程实战模块”,将技术向善的价值追求,新媒体设计知识和创作能力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新媒体设计的前沿知识,形成扎实的新媒体作品设计理论,还能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正确领会新媒体作品创作的价值追求与职业素养,如下图。

(三)实践效果
实践证明,《新媒体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让思政融入不再是简单的将思政元素与知识模块的绑定,而是从新媒体产业人员核心就业能力要求出发,将其分为“专业知识要点”“实践能力水平”以及“职业素养要求”三个方面,并按照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培养的现实规律,依据从业人员岗位能力要求,对接最新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技能等级标准,从模块一到模块五设计知识、能力到素养的逐步递进式的学习实践目标。学生通过参与课程学习,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更加注重作品的价值导向,将学习成果参与行业赛事获得多项成绩,在“法治文化”“廉洁文化”等主题创作中,多项作品被学校或主办方采用,2024 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影视广告赛项,取得四项好成绩。通过教学迭代,构建起“价值引领、能力筑基、文化赋能”三维融合思政育人模式。
四、总结
《新媒体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基于就业导向的思政融入让专业知识与思政要素的结合更有方向性、针对性,但是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要继续保持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准备以及教学成果考核与评价,更加多元化将思政要素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入。
[1] 张瑞芳, 徐鹏杰.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理路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42(06):44- 47.
[2] 李由 . 高职院校实施“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探究——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影视编导” 课程为例 [J]. 机械职业教育 ,2020,(11):35- 38.
[3] 杜晶晶 . 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探究 [J]. 华章 ,2025,(03):96- 98.
宋凡,人文艺术学院实训教师,高级广告设计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