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提升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作者

魏志巧

四川省岳池中学 638300

现阶段,在新课标导向下,区域认知素养作为高中地理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逐渐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区域性也是地理学科的一个常见特征,学生们所建立起的区域认知则属于他们在日后学习与成长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更是提高他们实践能力与综合思维的重要前提。地理和区域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因此也只有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区域意识,才能够加深他们的区域认知,帮助他们掌握更好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

一、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对于地理教师来说,需要积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根据新课标中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过程中,促进地理教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充分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找到地理知识之间存在的衔接关系,并精准定位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空间理解与空间认知。例如:在教学有关“地球的运动”的知识时,教师便可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借此培养学生们的概括总结与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并且为进一步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教师还可以把有关经纬网的地理知识融入其中,这样能够带领高中生重温初中地理知识,从而发散他们的地理思维,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本课知识的印象与理解。此外,地理教师还需要善于通过启发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区域内容,并真正理解与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二、注重地理实践教学,实现知识迁移运用

地理课程中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锻炼高中生思维,开阔他们的学习视野,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区域认知素养。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要善于利用自然当中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们了解教材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加丰富的实践技能。例如:在教学有关“风向选择”与“工厂选址”的内容时,教师便可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们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让他们选择自己生活中适合修建工厂的位置,并对附近生态环境进行调研分析,同时根据工厂周围河流水质情况、空气稀薄度、山地条件、人口分布等进行深入分析与调查,引领学生们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工厂选址这一活动当中的地理知识,从而拓展他们的地理思维,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区域概念的理解与认知。从本质上来看,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能够让他们及时检验自己在教材中了解到的知识内容,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的人地协调理念,促进他们知识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迁移运用以及区域认知等素养的成长 [1]。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地理理解

分析高中时期的地理知识不难发现,其往往有着生活性特点,和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所以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期间根据地理新课标中的新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和现实生活的充分联系,丰富学生们的地理知识储备。在此期间,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把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让地理教学更加科学且真实 [2]。例如:在教学有关“区域农业发展”的知识时,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质量,教师便可在教学实践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学校所在地为案例。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借助实地调查等方法了解本地气候条件、社会风貌、地形地势、经济条件、人口现状等信息,并要求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调查活动,期间各个小组都有不同的调查任务与内容,最后通过报表形式汇总分析,从中了解到有关当地农业区、畜牧区和林业区等相关的数据信息,并由教师进行统一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们充分了解地域差异,并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区域空间思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时期的地理教学中,结合高中生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培育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能够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地理学习思路,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迁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而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颖颖 , 刘恭祥 , 张明礼 .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提升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5(3):35- 38.

[2] 齐忠平 .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J]. 学周刊 ,2022(36):109-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