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罗芬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410000
高校育人理念不断深化,使得学生日常事务、心理支持、价值引导等服务呈现协同化、精细化发展趋势。而传统学生管理体系在服务效率、空间组织、育人功能方面碎片化、滞后性日益凸显,满足不了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与校园治理现代化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逐渐成为推动高校育人机制转型的重要途径,这一新型模式不但重构学生服务空间格局,而且对管理理念、工作流程、资源配置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其背后制度逻辑与治理机制成为当前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关注焦点。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三全育人”战略背景下的制度演化需求
“大思政”体系建设中,育人场域应从课堂延伸到生活空间,“一站式”社区通过功能整合与布局优化[1]。能使事务办理、思想引导、文化建设、心理服务等多维要素聚合联动,原本分散的资源在空间集中,有利于打破“人找服务”的传统路径,让服务直达学生,使育人更有沉浸感。打造共享式育人空间可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参与感与归属感,进而形成以社区为单元的思政教育新场域。
(二)“大思政”格局下的空间重构逻辑
育人场域从课堂延伸到生活空间,是“大思政”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一站式”社区通过功能整合与布局优化,实现事务办理、思想引导、文化建设、心理服务等多维要素的聚合联动。原本分散的资源在空间集中后,有助于打破“人找服务”的传统路径,使服务直达学生、育人更具沉浸感。通过打造共享式育人空间,增强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参与感与归属感,形成以社区为单元的思政教育新场域。
(三)学生成长规律驱动的服务模式创新
高校学生成长有阶段性、复合性、自主性等特点,急需支持体系更贴近实际需求。“一站式”社区聚焦学生核心事务,凭借“集中办理、快速响应、个性服务”机制提升服务可达性与体验感并强化学生自我发展与解决问题能力。高频互动能建立积极“信任—服务—引导”关系,推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与价值生成以提升学生对高校育人环境的整体满意度。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内在逻辑
(一)扁平化管理下的组织协同逻辑
传统学生事务管理体系职能分散、层级繁复、反馈滞后,无法有效满足新时代高校高效便捷的服务需求。而“一站式”学生社区走向扁平化、精简化,构建起“服务前台 + 综合管理 + 专业支持”三位一体的运行架构,强化了各职能部门横向协作与信息共享,并且辅导员进驻社区使部门服务前移,打通了管理层与学生的沟通通道,提升了事务响应速度与决策落地效率。优化组织结构不但减轻学生办理事务的流程负担,而且增强社区育人主体间的协同能力,构建起高效联动、责任明确的运行体系。
(二)信息化平台支撑下的服务集成逻辑
“一站式”社区因数字技术的嵌入有了更强的服务整合能力。构建统一社区信息管理平台,把学生档案、事务预约、学业预警、心理辅导、反馈建议等模块有机集成起来以实现数据共享和精准服务深度融合。有数据驱动机制可让工作人员实时掌握学生动态、及时发现需求、及时回应问题,从而增强服务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学生用移动端能一键预约、一站通办,大大提高事务办理的便捷性和满意度。信息化平台提升服务效率的还让管理模式从经验型向数据化、科学化转型,给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三)育人功能融合下的协同育人逻辑
“一站式”社区不仅是事务办理场所,更是全员育人的实践阵地[2]。在社区空间中,课程思政、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志愿服务等内容实现有机嵌入,打破“工作分割—育人割裂”的局限,推动多元功能深度整合。各类育人活动嵌入学生日常生活场景,有效增强了思想引导的温度与亲和力。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骨干形成联动育人合力,在服务中开展引导、在引导中推动成长。社区逐步形成“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三位一体的协同格局,真正实现育人路径的纵深延伸与内容拓展,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感染力。
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推进路径
(一)构建多元参与机制,强化治理共同体意识
高校学生社区的运行效果不仅取决于制度设计,更依赖于多方力量的协同支持。构建以师生共治为基础的参与机制,有助于增强社区治理的主体意识与集体认同。应积极引导学生组织、辅导员团队、后勤保障人员及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社区规划、事务协调与活动策划,形成多元融合的“育人朋友圈”。在实践中推动学生参与议事协商、志愿服务与事务管理,提升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逐步培育民主协商与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扩大参与主体、完善协作机制,构建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强化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推进社区服务精细化,实现资源精准配置
社区运行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得依靠数据监测和动态调研来准确分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以及个体学生在事务办理、心理支持、发展指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化需求,建立服务清单制度和问题响应机制,把资源配置聚焦到重点群体、关键时段和核心事务上,提高服务供给的精准性和适应性。及时补上社区运行薄弱环节的人员配备和技术支持,优化服务窗口布局、服务时间设置以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在精细化服务里实现人文关怀和效率提升的有机统一,让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增强。
(三)完善反馈评价机制,构建闭环提升体系
良性运行离不开科学的评估体系与完善的反馈机制。要构建涵盖服务全过程的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数据采集、满意度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意见和改进建议,对反馈信息加以分类整理、跟踪处理,保证每项建议都能进入闭环流程,让问题做到“可量化、可追踪、可修正”,并且建立部门联动和信息互通机制,促使改进措施快速落实,提高社区响应能力和工作透明度,在制度层面构建持续优化的正向循环,推动社区管理朝着制度化、流程化、科学化发展,让“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高校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窗口和典范样本
四、结语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不仅是服务体系的重塑,更是育人理念的深入实践。它以高效、融合、人本为核心导向,在不断优化学生事务流程的同时,实现思想引导、文化浸润与价值培育的有机融合。这一模式推动了治理逻辑从“管理为主”向“协同共育”转变,为高校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温度。在未来的发展中,唯有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主体协同,方能让社区真正成为滋养学生成长、激发内生动力的精神空间与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 黄龙 . 高校“ 一站式” 学生社区建设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和实现进路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37(12):37- 39.
[2] 刘志强 , 刘玲 , 陈茂国 .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融入“ 一站式” 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演进、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J].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5,(01):27- 31.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5 年度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研究项目:社会生态系统视域下湖南高校“ 一站式” 学生社区党建育人路径研究与实践 (X SP25Y BZ137)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