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知识在小学跨学科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玉梅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贤山小学 河南省信阳市 464000
引言
小学美术学科与众多学科内容存在共通性、关联性、对接性,为落实跨学科融合教学理念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思考、表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综合性、实践性、灵活性的跨学科实践学习中形成学力基础,教师应对各学科内容进行筛选,开展创意性、融合性、实践性学习活动,投放多元化探索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各类实践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跨学科融合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为学生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的学科认知作好铺垫。
1 美术跨学科教学的价值
1.1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单科学习模式下,学生往往被限制于特定的知识体系内。而跨学科教学可以打破这一限制,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结合科学课程设计艺术作品时,学生需要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并将其转化为视觉语言。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还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1.2 以生为本提升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都是分门别科进行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接受的知识结构相对是孤立和死板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通过美术融入小学的跨学科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综合学习能力,并进一步养成跨学科学习能力。
2 美术知识在小学跨学科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2.1 立足教材,合理整合跨学科资源
教材是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必须围绕教材提供的知识框架与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既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生搬硬套,也不能让教学活动脱离教材内容。故此,美术教师在实施跨学科教学时,首先应该深入研读教材内容,理解教材的编写逻辑与意图,把握教材的核心要点与难点,再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专业素养,思考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内容与融合方式,以此保证其他学科内容精准且恰当地融入。同时,教师还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与生活经历,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呈现方式的设计。如此,方能让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被学生欣然接受。例如,教材《色彩的冷与暖》是集结欣赏性与创造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教学课程,主要带领学生通过色彩冷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感知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学生利用色彩塑造美好事物的能力。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色调的室内装修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色彩的冷暖差异,以及不同色彩对人心理和情绪的影响。接着,教师展示了文学作品中关于色彩冷暖的描写片段,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引领学生从色彩的角度理解诗作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从文字的描写中体会色彩的运用对于氛围营造的重要性。随后,教师播放了节奏欢快或舒缓的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与之对应的色彩。有的学生认为欢快的音乐像明亮的黄色,舒缓的音乐就像柔和的蓝色……通过美术与音乐学科的融合,学生能够体会到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共通性。课堂教学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入了“中国红”这一独特的色彩,通过展示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高挂的红灯笼、传统的红嫁衣等图片,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感受中国红独有的魅力。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中国红的意义,请学生轻轻抚摸胸前的红领巾,深情地说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也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爱国情怀,也象征着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此刻,学生听得聚精会神,眼中充满了对中国红的崇敬之情,一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悄然播下了热爱祖国的种子和“强国有我”的神圣使命感。这无疑会成为学生终身难忘且毕生受益的宝贵经历。本次的美术课堂教学,教师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语文、音乐、思政等多学科内容巧妙融入其中,将原本单纯的美术教学演变成一场多元文化碰撞、不同形式融合的盛宴,使学生对色彩有了全面且深刻的认识,极大拓展了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范畴,也促进了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2.2 美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数学应关注学生对图形与空间的理解,培养其几何思维和空间感。而美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可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感知、逻辑思维与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数学严谨性、逻辑性的特点较为强烈,其与美术学科的创造性、多样性相辅相成,在此通过几何形体的美术创作,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形体的艺术美感。以“几何形体的联想”一课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出几何形体的基本特性。在教师教学时,学生需在纸上画出简单的几何形状,并标注其特性。基础操作完成后,教师可展示毕加索、康定斯基等艺术家的几何风格作品,讲解几何形体在艺术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如何通过形体的组合与变形表达情感。在几何形体的探索与联想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引导,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将几何形体联想为日常物品。学生使用绘图工具在纸上绘制不同的几何形体,在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教师需从美术和数学两个角度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在此基于几何形体的联想创作,学生在艺术与科学的交汇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
2.3 美术与科学实验融合
小学生对事物的探索欲较强,尤其是实践性、科学性的实验。教师要具备跨学科融合意识,将科学知识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科学原理的感知中获得兼容性学习体验,构建出更加全面的认知体系。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从科学实验、科学原理、科学现象、生活观察等角度展开对接性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锻炼观察力、创造力的契机,提升学科教学品质。将科学领域的知识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诠释美术知识,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结语
美术与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既同源又同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教师完全可以把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在日常教学中因地制宜地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跨学科高阶思维的养成,培养他们学习的综合能力以及热爱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真挚感情。
参考文献
[1] 魏书引 . 小学美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策略探究 [J]. 天津教育 ,2025,(19):93-95.
[2] 邓俊斌 .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策略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5,11(12):116-119.
[3] 苏志展 . 美术知识在小学跨学科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江西教育 ,2025,(0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