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地理问题推进式教学的课例设计

作者

王振林

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

摘要:在明确问题推进式教学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的基础上,以“一亩稻田 四方来客”为例,探讨初中地理问题推进式教学的课例设计流程,阐述此课例设计中关于问题推进式教学的主要内容,并用问题推进式的形式展开教学,重点展示不同的稻田经营模式中所蕴含的初中地理知识。

关键词:问题推进式;初中地理;课例设计

问题推进式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学习力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是在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下,以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的提出串联教学,问题的探究布置任务,问题的解决充实教学,以此来增强学习者的自我驱动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学习者学会学习,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以“一亩稻田 四方来客”的课例为例,设计了不同的驱动性问题,将问题推进式教学融入到初中地理课堂中。

一、问题推进式教学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

1、研究背景

春秋时期,孔子率先提出了“问题教学”思想,他倡导“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对问题教学的关注日益增加,进一步的对问题教学加以深入地研究与广泛地应用。1988年,郭建在《现实问题教学法与地理教学》一文中,提出现实问题教学法。2002年,朱德全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方案》一文中,提出问题务必与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系统相藕合或是可以激起学生积极主动思考。2022年,殷可丁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一文中指出问题推进式教学以问题推进,促使课堂教学形态的有效转型。

2、研究价值

问题推进式教学对于课堂教学、学生与教师均存在一定的研究价值,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对课堂教学而言,其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为一线教学提供教学参考。对学生而言,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对于教师而言,其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力和研究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

二、初中地理问题推进式教学的课例设计流程

“一亩稻田 四方来客”采用项目式学习的形式,由项目缘来、项目实施、师生收获与反思展望四个部分组成。其中项目实施为主体组成部分,项目实施过程设计流程分为:考核入项、分配项目、合作探究、成果交流、评价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同的驱动性问题串联教学,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项目式学习,各小组分批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与汇报,最后进行小组自评、小组互评与自我评价。

三、初中地理问题推进式教学的课例设计内容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地理课程的学习主体和内容主要选取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乡村振兴等方面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设计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学习形式要根据学习内容适当选择,如项目式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本课例以项目式学习的形式,选取了水稻种植的主题,重点介绍了四种真实存在的稻田经营模式,最后联系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学生在此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这些均与课标要求是互相呼应,紧密联系的。

2、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方面,通过本课例的学习,要学会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并结合地理环境评价区域农业发展的可行性。

(2)综合思维方面,通过本课例的学习,培养科技强农的意识,强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人地协调观方面,通过本课例的学习,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培育人地协调观。

3、课例设计

本课例采用问题推进式教学形式,通过不同的问题串联推进教学的深入,以因地制宜为核心概念,在探究过程中融入科技强农的内容,最后以乡村振兴为升华。其中,四个驱动性问题是教学深入的关键,也是问题推进式教学在本课例设计中的重要体现。

(1)驱动性问题1:为何四地能大面积种植水稻?

通过此问题的设计,引出了两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是水稻的特性介绍,即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保水保肥能力的土壤以及低平的地形。二是四地(浙江青田、广西柳州、江西鄱阳、重庆梁平)的地理特征,包含气温、降水、地形与土壤的特点。将水稻的特性与四地的地理特征进行联系整合,使学生学会结合地理环境评价区域农业发展的可行性。

(2)驱动性问题2:如何延长经济链,增加收益?

此问题的设计引出了本课例的重点内容,即稻田养鱼、稻田养螺、稻田养虾、

稻田养鸭这四种稻田经营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在这部分内容中,设计布置两个学习任务,任务一为查阅档案资料,了解四种稻田经营模式的历史背景;任务二为了解生物特性,介绍田鱼、田螺、龙虾、鸭子四种生物的特性。通过这两个任务的布置,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3)驱动性问题3:如何运用科技,在农业中实现高效、高产?

科技强农的教学内容通过此问题的设计进行开展,引出海水稻与桑基鱼塘这两个科技强农的实例。通过视频的插入,重点介绍了海水稻的价值以及桑基鱼塘中的农业智慧,培养学生形成科技强农的意识。

(4)驱动性问题4:在四种稻田经营模式影响下,当地特产有哪些?

此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引出四地的特产,即青田田鱼干、柳州螺狮粉、鄱阳虾稻香米、梁平张鸭子,通过对四地特产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后续通过其他稻田经营模式的延伸,引出乡村振兴战略,体现新课标中关于乡村振兴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一亩稻田 四方来客”课例设计中,通过四个驱动性问题的设置,促进教学的开展与深入,引导学生对因地制宜、科技强农与乡村振兴展开探究,以此将问题推进式教学与初中地理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自我驱动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