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境与路径分析

作者

官卫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贵阳市 500001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追求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发现新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创新不足、人才短缺、资金匮乏、设施不完善、供给侧改革不合理及重视度不够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建立多元化体育文化价值目标、组织保障及约束机制,推动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建议创建公平竞争平台,传承传统体育文化,鼓励新型现代体育,促进融合发展。这些策略对解决当前新农村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乡村体育;体育高质量发展;体育文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我国新农村当前体育发展政策与落实情况

1.1当前我国新农村体育公共政策与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对待新农村体育方面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农村体育作为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地理位置与经济方面的差异,农村体育也是我国大众体育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所遇到的一个不可推卸的薄弱环节和“短板”[1]。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依赖农作物,且因发展中国家背景,农村经济不够稳定和发达。同时,我国务工人口众多,随着时代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外出打工,传统农业劳动力减少。农民素质提升,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开始参与体育锻炼,但农村体育人口增长与场地资源匮乏形成矛盾。此外,根据《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农村体育建设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整体规划,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小康示范区建设的内容。各级农业体育行业主管部门应明确农村体育在国家体育事业中的基础地位,加强政策规划支持和技术应用推广,增加体育彩票资金投入,扶持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缓解农村体育资源短缺问题。

1.2 国家对农村体育公共政策的执行方案情况

我国农村方案执行现状,公共经济政策需各级政府组织体系成员集体决策并实施,且需政府授权的专门组织执行。此过程需遵循政治原则与社会目标进行整体规划、任务分解与执行细化,再交由专门组织落实。这种自上而下式的执行路径要求依托最高政治权威控制推进,并要求组织者对政策方向理解一致。国家乡村体育活动虽得政府大力支持,发展迅速,但因开展时间短且面临诸多困难与矛盾,效果不显著。问题主要体现在乡村建设滞后、经济产业链低及群众意识不强等方面。若基本条件不满足,政策导向难以扭转,直接影响政策效用。

2 乡村振兴当中农村体育发展的现实窘境

距今,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已经实施了将近6个年头。在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依托相关体育政策、脱贫攻坚政策、城乡融合计划的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城乡融合建设的速度。虽然从整体上而言,农村体育的建设效果不错,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2.1 经济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匮乏

农村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完善是农村体育开展是否顺利的基础。当前我国体育发展最大的不平衡与不协调集中体现在城乡之间,而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和体育公共服务乏力。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农村体育场地数量占比已由8年前的8.18%大幅增长至41.38%,但诸如灯光配备、开放时间段服务、场地器材使用指导服务等缺失或配置不合理问题严重,相对于城市成熟、完备的体育场地配套资源相去甚远[3]。我国6亿农村人口面临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现有371.3万个场地远不能满足需求。农村体育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小型设施,如乒乓球台、篮球场等,大型场地如足球场、游泳池等稀缺,导致体育项目单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经济落后,国家投入不足,且缺乏自身经济产业链。这些问题加剧了城乡差距,成为脱贫攻坚的难题。

2.2 农村体育组织不够完善,管理结构基建不充分

根据资料调查显示,大部分地区农村缺乏体育类组织机构,民间自发活动稀少,村级体育组织数量不足且管理不规范,存在宣传不足、结构化控制管理缺失、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村级基层组织的宣传和管理能力是乡村体育规范开展的关键,但多数村级体育组织干部由其他干部兼任,缺乏专业体育管理人员,导致村民参与度低、兴趣不足。这成为农村体育活动无法长期有效、科学开展的重要原因,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文化氛围淡薄,参与意识不足

农村体育文化活动事业的有效开展,必须始终以亿万农民大众自发或自觉组织的健身参与意识为发展前提,其科学健身与意识养成及文化体育素养水平是发展起着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大内因[4]。当前中国农民体育指导员健身意识薄弱,体育素养亟待提升。多数农民体育观念落后,认为农活即锻炼,缺乏专项体育活动认知。同时,运动技能匮乏限制体育活动参与度。主动参与体育意识弱,健康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民体育素养低于城市,与农村落后文化劳动条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关,受城乡文化空间分割、信息闭塞、传统保守观念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农民体育素养的提升,需综合施策,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农村体育文化发展。

2.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扶贫工作乏力

自2015年起,我国将脱贫攻坚置于治国理政核心,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并实施了规模空前的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历史性胜利。然而,农村地区的文化、健康及精神差距仍存。乡村振兴战略虽促进了大部分农村经济显著发展,但部分农村仍未完全脱贫。现有扶贫政策多为“由上而下”,缺乏“由下到上”的个性化计划。扶贫内容多集中于资金、物资等“硬扶贫”,而农村体育健身宣传、农民体育意识提升等“软扶贫”不足。这主要因为多数农村经济依赖外来因素,缺乏稳固产业根基。因此,我国在农村体育与健康扶贫方面仍面临艰巨任务,需探索更多元、深入的扶贫策略,以助力农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脱贫与可持续发展。

3 解决农村体育发展中问题的路径

由上述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相关新农村发展策略及脱贫攻坚的战略导向来看,根据现实问题与可发展情况来看,提出了以下相关解决策略:

3.1 统筹发展,城乡融合,用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建立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城乡各领域发展有根本性影响,也为解决城乡体育发展失衡提供新路径。这有助于促进城乡体育要素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市经济成熟,资源丰富,可带动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单一,但可依托“绿色环保健康”吸引城市消费。可在农村建设环保体育项目,利用天然优势发展多元产业链,吸引城市投资,带动经济。如钓鱼、攀岩、滑雪等生态化体育项目,或结合城郊建设健身步道、骑行绿道等生态性体育设施,打造特色体育旅游品牌,成为城市人群休闲消费“后花园”和农民健身、增收乐园。

3.2 依靠脱贫攻坚政策,完善农村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依托脱贫攻坚策略,城乡协调发展,精准扶贫,对农村体育发展至关重要。政府需明确农村体育公共政策供给职责,主导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政策效用,并将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新农村发展政策为农村体育提供了稳定基础,结合地区特色文化融入体育项目,可促进当地发展与经济提升。根据农民需求与爱好建设体育设施,满足基础需求,丰富文化色彩,促进健康发展。建设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需求的体育场地设施,实现公益化、便利化、信息化,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按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打造“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乡土特色、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多元化乡村,推动农村体育特色发展。

3.3 大力宣传体育文化,营造特色体育氛围

文化对人有深远影响,优秀的农村体育文化能增强村民归属感、凝聚力,维护家庭和谐、社会秩序,实现文化传承。农村体育发展滞后,除经济落后外,还因缺乏独特体育文化氛围,影响年轻一代对体育的认识。国家与地区都应塑造独特体育文化,百花齐放,才能壮大国家体育。发展农村体育时,需塑造文化氛围,这是根本。当文化环境形成后,再与农业经济结合,打造赛事品牌,将对农村经济产生巨大帮助,实现绿色发展。因此,农村体育文化不仅关乎体育本身,更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3.4 科学指导健身,提高全民体育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高效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发展政策”[6]。农村教育落后导致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多数乡镇居民缺乏科学锻炼知识,也不愿投资专业指导。提升农民身体素养,关键在于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升健康水平,激发参与兴趣。建议:一,乡村政府建设体育基站或组织赛事,提升居民参与热情与认知;二,开展体育健康知识讲座或免费培训,让村民学习专业体育知识与保健指导;三,倡导全民参与,举办单位赛事,引进专业人才负责赛规制定、监督及总结指导,提高全民健身质量与参与度。这些措施有助于培育农村体育氛围,促进农民健康与体育发展。

4 结语

时代进步需解决各时代难题,我国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尚处初级阶段,需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其多元化发展需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布局等共同推进,解决当前矛盾后才能深入探索。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文明、富裕乡村的重要手段,应把握城乡融合机遇。只有实现全民小康生活,才算真正意义上成为体育强国。因此,农村体育发展对建设体育强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黄欢,张铁雄,王玉意.乡村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与动力重塑[J].辽宁体育科技,2022,44(06):42-47.DOI:10.13940/j.cnki.lntykj.2022.06.005.

[2]杨桦.乡村振兴中农村体育发展的机遇、问题与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48(05):8-14.DOI:10.15942/j.jcsu.2022.05.002.

[3]刘海涛,王朋高. 精准扶贫视阈下“体育+”促进农村地区体育发展的优势与路径分析[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体育社会科学分会).,2022:132-133.DOI:10.26914/c.cnkihy.2022.002590.

[4]马永明.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公共政策的供给与优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05):72-80.DOI: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21.05.068.

[5]杨伟青.新农村体育文化多元结构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1):10-15.DOI:10.19582/j.cnki.11-3785/g8.2017.11.002.

[6]姚磊,田雨普.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体育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03):94-112.DOI:10.16470/j.csst.2014.03.017.

(保留)作者简介:官卫 1998年   性别:男   汉族    籍贯:重庆市 学历:贵州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