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慧农业驱动下玉米精准种植技术新突破

作者

于凤仪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农牧事业发展中心 017200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加剧,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面临挑战。智慧农业应运而生,成为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驱动力。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的创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智慧农业技术的引入,为玉米种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推动其从依赖经验的粗放种植向数据驱动的精准种植转变。本文聚焦智慧农业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探讨其带来的技术突破与潜在价值,为农业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新思路。

1 智慧农业赋能玉米精准播种

1.1 基于传感器的土壤质量监测

在玉米种植中,土壤质量是影响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通过在田间布设多种高精度传感器,种植者能够实时获取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养分含量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为精准播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种植者精准把握播种时机,确保种子在最适宜的土壤条件下萌发。例如,在土壤温度达到玉米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一般为 )且湿度适中时,播种效果最佳。土壤质量监测数据还能指导种植者提前调整土壤肥力,为种子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显著提高出苗率和幼苗健壮度,为后续生长奠定坚实基础。

1.2 智能化播种设备的应用

智能化播种设备是实现玉米精准播种的核心工具。这些设备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土壤监测数据和预设的种植参数,自动调整播种深度、间距和密度。例如,根据不同土壤质地和肥力水平,设备可精准控制播种深度在 3cm\~6cm 之间,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且能获得充足水分。同时,设备还能根据玉米品种和田间规划,精确设置播种间距和密度,避免种子过密或过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潜力。智能化播种设备的使用不仅减少了人工操作误差,还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为玉米种植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智慧农业助力玉米精准施肥与灌溉

2.1 精准施肥系统的构建

玉米生长过程中,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施肥方式往往存在盲目性和过量施肥问题,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智慧农业技术为精准施肥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收集玉米生长阶段、土壤肥力监测数据以及气象信息等多维度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精准施肥系统能够为每块玉米田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该方案精准控制肥料的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确保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获得恰到好处的养分供应。例如,在玉米拔节期,系统根据土壤氮素含量和玉米需氮规律,精准推荐氮肥用量,避免因氮肥不足导致生长缓慢或过量施肥引发倒伏等问题。精准施肥系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因施肥不当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2.2 智能灌溉技术的应用

水是玉米生长不可或缺的资源,灌溉管理的精准性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智慧农业中的智能灌溉技术通过在田间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土壤湿度、降雨量、蒸发量等数据。结合玉米的需水规律,灌溉系统能够自动判断玉米是否需要灌溉以及灌溉的水量和时间。例如,在玉米抽雄吐丝期,这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下降情况和气象预报,提前启动灌溉程序,确保玉米在干旱条件下也能获得充足水分。智能灌溉技术不仅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还能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灌溉策略,避免因降雨过多导致田间积水,影响玉米根系生长。通过精准灌溉,玉米生长环境得到优化,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2.3 肥水一体化技术的集成

将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肥水一体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精准输送到玉米根部,实现了肥料和水分的协同利用。在灌溉过程中,根据玉米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将适量的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随水均匀施入玉米根系周围。例如,在玉米苗期,通过肥水一体化技术,将少量速效氮肥与灌溉水混合施用,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在玉米灌浆期,增加磷钾肥的比例,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和籽粒饱满度。肥水一体化技术不仅提高了肥料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还降低了人工施肥和灌溉的劳动强度,为玉米种植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智慧农业提升玉米病虫害防控能力

3.1 病虫害智能监测技术

玉米病虫害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病虫害监测方式依赖人工巡查,效率低且难以实现早期预警。智慧农业中的病虫害智能监测技术借助物联网和图像识别技术,为病虫害防控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在玉米田间安装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采集玉米植株的生长图像、叶片颜色、病斑形状等信息,同时监测田间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病虫害症状,实现早期预警和精准诊断。例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系统可以快速识别玉米小斑病的病斑特征,在病害初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种植者采取防控措施。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病虫害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及时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减少了病虫害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损失。

3.2 精准施药技术的应用

在病虫害发生时,精准施药是控制其蔓延的关键措施。智慧农业中的精准施药技术根据病虫害监测结果,结合玉米生长阶段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精准施药方案。利用无人机等智能化施药设备,能够将农药精准投放到病虫害发生区域。例如,在玉米螟发生时,无人机根据监测系统提供的病虫害分布图,精准定位施药区域,将适量的农药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有效控制害虫数量。精准施药技术不仅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减少了农药用量和残留,还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农田生态系统。通过精准施药,玉米病虫害防控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为玉米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3.3 病虫害防控数据的分析与管理

病虫害防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是宝贵的资源。通过收集和分析病虫害监测、施药记录、气象数据等多维度信息,建立病虫害防控数据库,为种植者提供长期的决策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种植者可以挖掘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控效果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优化防控策略。例如,通过分析多年病虫害数据,发现某地区玉米小斑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爆发,种植者可以在种植前选择抗病品种,并在易发病时期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病虫害防控数据的分析与管理不仅提高了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为玉米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产的长期威胁。

4 结语

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为玉米种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通过精准播种、精准施肥与灌溉、病虫害智能监测与防控等技术的集成应用,玉米种植实现了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精准型的转变。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玉米产量和品质,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智慧农业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设备成本较高、技术普及难度较大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及政策支持和农民培训的加强,智慧农业将在玉米种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我们期待智慧农业技术在玉米种植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推动玉米种植迈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参考文献:

[1] 田建峰. 吉林省农安县大田玉米高产栽培中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 ,2024,44(17):79-80.

[2] 刘书明 , 张玉全 . 玉米种植中精准农业技术系统集成的应用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31(12):16-17.

[3] 周恪驰, 何长安, 纪春学, 等. 玉米精准种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J].现代农业研究 ,2020,26(1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