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内涵及启示的思考
陈心如
渤海大学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一、陶行知有关乡村教育思想内涵
(一)实行“爱”的教育
陶行知提出,实行乡村教育,教育者要具有深沉的“爱”,要时刻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农民学子,他强调教育要面向农民,用心关爱农民,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因此,陶行知提出要创办农村幼稚园,为适龄儿童提供上学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不仅为乡村儿童提供了学习和接受文化知识的途径,同时也为农民父母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乡村教育的完善和进步。他倡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要积极自由的对待学生,对学生怀有一颗仁爱与奉献之心。
(二)将办学与改造社会相结合
陶行知提倡将农村教育与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素质结合起来,以此推广农业技术,使教育服务与社会。陶行知看到了教育的社会力量,力求用教育承担起改造社会的任务,用农村教育促进社会生产,技术革新,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他特别强调,农村教育者要扎根乡村,投入乡村,要心怀对农民农村的热爱与尊重,担当起改造乡村的使命,教学不仅要给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不仅要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更要培养适合现实社会生产的人才,以此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生产的革新。
(三)主张“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主张教、学、做的结合。他认为理论学习应当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事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师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他主张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育理论对当今社会仍有借鉴意义,这也体现了学生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的特点。
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启示
(一)教师要心怀大爱,脚踏实地
陶老的乡村教育思想为当今社会留下很大启迪,作为教师要学会用“爱”来感化学生,对学生实行“爱”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自身的潜能和特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优秀的自己。此外,教师还应脚踏实地,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教师要勇于奉献,不断创造
有人说教师像是蜡烛,燃烧着自己,点亮了他人,这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是教育者风采的充分展现,更是教师行业的业内本责。为此,学校可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树立教师榜样与典型,弘扬正气,对有奉献精神的教师给予嘉奖。教师还应学会创新,不断更新自己的课堂管理模式,进行课程内容的补充与更新,创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三)教师要追求真理,付诸实践
陶老倡导教学做合一,旨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作为教师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用实践去检验真理和发现真理,以此培养自己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师要学会寻找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触点,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引领学生自觉地学习进步,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有一双慧眼,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尝试机会,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潜在天赋,助力学生追求和发现真理,成为更好的自己,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此外,教育者要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意义
(一)促进乡村教育体系完善与发展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丰富了乡村教育理论,促进了乡村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他对农人教育的普及,力求使他们能够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教会农民学生识字明理,摆脱传统教育中的文化压迫。陶行知秉承一颗爱国与仁爱的赤诚之心,在乡村教学中进行着广泛的教育试验,他立足中国实际,深刻洞察中国社会现实,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造的思想主张,促进了乡村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变革,其教育思想也在社会之中广而流传。
(二)有力提高乡村人民文化素质
陶行知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乡村教育理论完善的思想与观点,为农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供了途径,有力地提高了乡村人民的文化道德素质。他强调教育要面向农民,用心关爱农民,不仅为农民学生带来了学习和教育的机会,更是很大程度上地帮助了乡村中因农务繁忙而照顾不到孩子的农民父母们。陶老倡导将乡村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这就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社会生产生活中,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文化的提高,还能够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观念对社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引领更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们投入到教学的主阵地,让其反复钻研与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他主张教学做合一,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投身实践,教师的不断进步与学习是其未来授课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也是教师自身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他的教育观念让众多教育者们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尝试不同的方法来变换自身的课堂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积极有意义的课堂,有利于培养未来更专业的人民教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与水平,也能够选拔人才,促进教师专业化。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乡村教育的未来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乡村社会充满着自然资源和地方文化,做好乡村教育,能够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陶老倡导把教育同生产劳动和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他一生从事乡村教育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教师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认真研习其教育理论,重新审视乡村自然环境与地方性知识、社区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教育功能,担当起保存与传承乡土文化的使命,引导学生了解并感悟乡土知识与地方文化,为兴盛乡村文化做好知识储备传递与文化传承,从而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与乡村社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莹晖. 陶行知论乡村教育[M]. 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 王蕊. 论陶行知的教育实践[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
[3] 申国昌. 陶行知的教育调查思想与实践[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24.
[4] 张珍珍 .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情怀及其现实意蕴 [J]. 教师教育学报 ,2024.
[5] 王天桥. 试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J]. 教育探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