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概预算编制难点与对策
夏鹏鹤
210921198710225754
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背景与意义
1.1 政策背景与改造需求
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我国大量建成于 2000 年以前的老旧小区面临着设施老化、功能缺失、环境较差等问题。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 2000 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据住建部统计,全国需改造的老旧小区约 16 万个,涉及居民超过 4200 万户,改造工程投资规模巨大,概预算编制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其科学性与准确性成为项目落地的关键。
1.2 概预算编制的特殊性
与新建工程相比,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具有“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特点,改造内容涵盖建筑本体修缮(屋面防水、外墙保温)、基础设施更新(给排水、强弱电)、环境提升(绿化、停车位)及适老化改造等多元领域。其概预算编制需同时兼顾历史资料缺失、现场条件复杂、居民需求差异等多重因素,对编制方法与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概预算编制的主要难点
2.1 项目边界与改造范围模糊
老旧小区改造常涉及“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工程,但部分项目在前期策划阶段未明确改造边界。例如:
• 建筑外墙保温改造是否包含阳台封装?
• 地下管网更新是否涉及与市政管网的接驳
某小区改造项目因未明确雨水管网与市政接口的责任划分,导致概预算漏算管网衔接段工程量,预算偏差率达 15% 以上。
2.2 工程量核算复杂与历史资料缺失
老旧小区大多缺乏完整的竣工图纸,现场勘察需人工测量,存在三大难点:
• 建筑本体:屋面防水面积因女儿墙高度、出屋面结构复杂而难以精准计量;
• 隐蔽工程:给排水管道埋深、材质因年代久远无法核实,某小区改造中发现DN100 铸铁给水管实际锈蚀破损率达 60% ,远超常规估算;
• 环境工程:绿化苗木规格、停车位标线老化程度需现场抽样统计,工作量大且误差率高。
2.3 材料价格波动与市场询价困难
改造工程常用材料如页岩砖、铸铁管等受环保政策、产能影响价格波动频繁。此外,部分老旧配件(如老式铸铁暖气片、镀锌钢管连接件)因市场淘汰,需定制采购,询价周期长且成本高。2022 年某项目因钢材价格季度涨幅达 20% ,导致钢结构加固部分预算超支30 万元。
2.4 隐蔽工程风险与签证管理漏洞
老旧小区改造中隐蔽工程占比达 30%-40% ,但传统概预算难以预估以下风险• 地基基础沉降导致的墙体裂缝修复;
• 电气管线老化引发的穿线难度增加;
• 化粪池渗漏造成的土方开挖量增加。
某项目因未在概预算中预留隐蔽工程风险金,施工中签证变更量占合同额的22% ,严重影响资金控制。
2.5 政策标准更新与取费依据变化各地老旧小区改造政策逐年细化,如
• 2023 年北京市新增《老旧小区改造绿色建材应用导则》,要求外墙保温材料必须使用A 级防火材料,导致单方造价增加15 元/ ㎡;
• 部分地区将适老化改造从“可选项”调整为“基础项”,需新增无障碍坡道、扶手等预算科目。
政策变动若未及时纳入概预算,易导致后期资金缺口。
三、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概预算编制的优化对策
3.1 强化前期调研与清单细化
3.1.1 三维扫描与 BIM 建模辅助勘
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BIM),精准计量屋面、墙面、管网等工程量。例如,上海某小区改造中通过 BIM 建模发现屋面女儿墙实际长度比人工测量多 12% ,修正后减少预算误差 28 万元。
3.1.2 清单项目“分阶列项”
将改造内容按“必改项”“可选项”“预留项”分类列项:
• 必改项:屋面防水、给排水主干管更新等;
• 可选项:外墙真石漆、绿化景观提升等;
• 预留项:电梯加装、智慧社区系统等。
某南京小区改造通过分阶列项,使业主对预算构成一目了然,后期变更率降低40%⨀ 。
3.2 创新工程量计算方法与标准
3.2.1 抽样统计与经验系数结合
对于无图纸的老旧管网,按“区段抽样 + 概率统计”核算:
1. 随机抽取 10% 区段开挖实测;
2. 计算破损率、管径偏差等经验系数
3. 按系数调整全小区工程量。
某西安小区改造中,通过该方法将排水管道工程量误差从 ±30% 缩窄至 ±8%
3.2.2 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量数据库
整合不同年代、户型的改造数据,形成区域性指标库。如:
• 1990 年代砖混结构小区:屋面防水单方用量1.25 ㎡ / ㎡;
• 2000 年以前小区:电气管线更新率达 75%
北京某造价咨询公司依托数据库,将概预算编制效率提升 50% 。
3.3 构建动态价格管理机制
3.3.1 主材价格“双轨制”管控
• 常规材料:采用造价管理站发布的信息价 +3 个月滚动平均法;
• 特殊材料:建立“厂家直采数据库”,如老式铸铁管件与 3 家定点厂家签订保价协议。
杭州某项目通过双轨制,使材料预算偏差率控制在 5% 以内。
3.3.2 引入价格波动调价公式
在合同中约定:当钢材、水泥等主材价格涨幅超 ±5% 时,按公式调整预算。某济南项目因2023 年水泥价格上涨 8% ,通过调价公式追加预算 12 万元,避免了纠纷。
3.4 完善隐蔽工程风险应对体系
3.4.1 预列“隐蔽工程勘察费”
在措施项目中按建安费的 3%-5% 计列勘察费,用于施工前钻孔探测、管线检测。某武汉小区改造中,通过地质雷达探测发现地下废弃人防通道,提前调整基础加固方案,减少后期签证45 万元。
3.4.2 推行“模拟工程量清单”
对隐蔽工程按“暂定工程量 + 综合单价”列项,如:
• 老旧墙体拆除:暂定1000 ㎡,综合单价120 元/ ㎡;
• 地下管线探坑:暂定50 处,综合单价800 元/ 处。
深圳某项目通过模拟清单,使隐蔽工程预算准确率从 60% 提升至 85% 。
3.5 建立政策标准动态响应机制
3.5.1 政策跟踪小组与数据库
造价咨询单位设立专项小组,实时跟踪住建部、地方建委政策更新,如:
• 2024 年《老旧小区改造无障碍设计标准》修订后,2 周内完成预算科目调
• 某地新增“适老化扶手必须采用 304 不锈钢”标准,及时更新材料单价。
3.5.2 预算文件“双版本”备案
同时编制“基础版”与“政策版”预算
• 基础版:按现行标准编制;
• 政策版:预留未来1-2 年政策变动预备费(按总造价 2% 计取)。
成都某区改造项目因提前预留电梯加装政策预备费,在 2024 年政策强制化后顺利实施,未增加额外投资。
四、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概预算编制需突破传统新建工程的思维模式,重点解决项目边界模糊、工程量核算复杂、价格波动、隐蔽工程风险及政策响应等问题。通过三维扫描、BIM 技术、动态价格库及风险金机制等手段,可有效提升编制精度。实践表明,精细化的概预算管理能使改造项目投资控制偏差率降低 50% 以上。
4.2 未来展望
1. 数字化工具深化应用:推广无人机 +AI 识别技术,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量的自动化核算;
2. 全周期造价管理:将概预算与施工过程的BIM 算量、竣工结算联动,形成闭环管理;
3. 政策智能预警:开发政策标准数据库,实现预算文件的自动更新提醒。
随着技术创新与管理体系完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概预算编制将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城市更新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长滨 , 张磊 .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投资控制要点研究 [J]. 建筑经济 , 2022,43(7): 58-63.
[2] 王立国, 李萌. 基于BIM 技术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量核算方法[J]. 工程管理学报 , 2021, 35(4): 45-50.
[3] 陈建国 , 赵晓丹 .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材料价格波动应对策略 [J]. 价格理论与实践 , 2020(11): 156-159.
[4] 武育秦 , 黄永林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隐蔽工程风险管控研究 [J]. 施工技术 ,2023, 52(15): 132-135.
[5] 张红 , 李想 . 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演变对造价编制的影响分析 [J]. 建筑经济 ,2023, 44(3): 23-28.
[6] 吕文学 , 马晨 . 基于案例库的老旧小区改造概预算指标体系构建 [J]. 工程管理学报 , 2022, 36(2):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