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准则下的保险会计处理探析

作者

高墨轩 井茹萍 卢露祥 高珊 张文双 赵佳宁

廊坊师范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

在金融市场快速更新、监管规则不断强化的当下,保险会计准则的改进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新准则旨在解决旧准则核算不精准、财务信息缺乏统一性的问题,同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助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对保险企业而言,精准的会计处理关乎保费收入确认、负债计量及利润核算;从行业生态看,规范的财务信息是高效配置资源、辅助监管决策的基础。深入研究新准则下的保险会计处理,对理解行业变革、提升财务信息质量、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保险会计新准则概述

(一)修订背景与目标

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产品结构日益复杂,原保险合同准则在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上存在不一致,影响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 IFRS17,推动全球保险会计趋同。在此背景下,我国修订保险合同准则,旨在统一会计处理标准,规范确认、计量与列报,提升财务信息质量与透明度,强化风险管理,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内容与变化

新会计准则第 25 号——保险合同,规范了保险合同的确认、计量、列报与披露。它适用于企业签发、分出的保险合同及特定方式取得的保险合同,含分红特征的投资合同也适用。合同识别需评估保险风险,依相似风险和统一管理原则分组,再划分为不同初始确认时点的组别。计量以合同组为单位,初始计量后按未到期责任负债和已发生赔款负债总和后续计量,不同类型合同组有特殊计量规则。列报要求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列示项目,附注披露合同账面价值变动、计量方法、风险信息等。该准则通过明确分类、统一计量、强化披露,提升保险合同会计处理的准确性、透明度与可比性。

二、保险会计新准则对保险行业会计处理的影响

(一)对保险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新保险合同准则落地,保险企业财务报表首当其冲迎来改变。以前,保单生效初期,旧准则就把整个保单期间保费一次性确认为“保费收入”,收入规模早早被放大,和实际风险保障周期完全不契合。新准则不一样,不再一次性确认收入,而是跟着服务推进,把负债慢慢摊销成“保险服务收入”,确认节奏变平缓,和风险承担相匹配,能更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负债计量上,新准则搭建起由履行现金流量、合同服务边际(CSM)构成的新模型,负债账面价值对市场利率、经济环境变动更敏感,财务报表透明度、相关性大大提升。而且,新准则要求把保险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财务业绩在损益表单独列示,报表使用者能清楚区分承保盈利和投资管理能力,做决策更靠谱。

(二)对保险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影响

新准则在计量和披露上要求复杂,保险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得重构,挑战不小。数据方面,新准则依赖大量精细原始数据,企业得给海量保单合理分组,全程跟踪保单生命周期表现,数据准不准、全不全、能不能拿到,是基础更是根本。核算复杂度和系统依赖也大增,合同服务边际(CSM)的确认、摊销、假设调整,都得靠精算模型和复杂计算,传统核算路子走不通了。财务核算和精算得深度配合,形成“精算提供数据、财务处理账务”的模式,系统得升级,还得引入自动化计量引擎,这样才能高效又准确核算。内控和人员能力也得跟上,风控体系要完善,还得赶紧培养懂财务又懂精算的复合型人才。

三.保险会计新准则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新准则在保险合同分拆,合并以及服务收入确认,履约现金流量计量等方面引入了更为复杂的核算逻辑和模型,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既懂保险业务又精通新准则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新准则的实施不仅涉及大量会计处理工作,还要求会计人员深入核算计量,理解精算模型等专业内容,这也超出了传统的保险会计的知识范畴。

(二)精算假设与会计估计存在挑战

新准则也对精算假设对严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会计估计的确定也成为了操作中的难点。新准则要求企业在确认和计量保险合同收入时,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和条款进行合理判断。部分中小保险企业数据积累有限,缺乏足够的数据验证精算假设的合理性。其次,估计难度大,新准则采用的“即时利率”负债评估,导致保险公司的财务结果对市场利率波动高度敏感。折现率需参考市场收益率曲线动态调整,而市场利率波动频繁,这也增加精算工作的复杂度。

四、保险会计新准则有效实施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养

新准则对保险合同的确认、计量、披露做了系统性调整,会计人员需构建跨领域知识体系。首先,建立分层培训机制:基础岗位聚焦新准则核心条款,重点学保险合同分组、合同服务边际摊销等实操内容;其次,推行“业财精算”协作,让会计人员从源头把会计估计做合理;最后,搭持续学习生态,定期更新监管问答。

(二)规范精算假设与会计估计流程针对规范此问题,按照以下三个方面建立管控框架:

前端标准化:明确利率下行等情景下的测试规则,非平准保费合同用“锁箱法”单独归集现金流。

中端透明化:会计估计变更追踪系统,重大假设的调整依据和审批流程,让精算到财务的数据传递有迹可循。

后端稽核化:设独立于精算、财务的模型验证团队,每季度回溯测试准备金是否充足,重点看金融和非金融假设如何相互影响。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第 25 号——保险合同》引入合同服务边际、分拆核算等机制后,保险负债计量更匹配、透明了,但也让会计估计更复杂,跨部门协作要求更高。对此,保险公司应当把会计流程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结合好,用智能估值系统减少主观偏差,让财务报告既合规又能辅助决策,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聪 . 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对保险公司涉税管理影响分析 [J]. 中国农业会计 ,2025,35(13):100-102.DOI:10.13575/j.cnki.319.2025.13.020.

[2] 财政部: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 [J]. 中国总会计师 ,2025,(06):8-9.

[3] 苏瑞淇 . 推动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精准适配 [N]. 经济日报 ,2025- 06-23(007). DOI:10.28425/n.cnki.njjrb.2025.005142.

[4] 刘玉焕 . 我国保险会计新准则缺陷及完善构想 [D]. 西南财经大学 ,2008.

[5] 邱建民 , 张元水 . 新准则下保险与再保险业务的会计处理 [J]. 商业会计 ,2007,(1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