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智能财税实训平台优化路径

作者

李慧

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215600

1 中职智能财税实训平台现有问题

1.1 技术应用层面的局限性

数字经济的来临促使财税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产品已经开始渗入到财税领域中,对于传统的财税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一个高质量的智能财税实训平台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对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但基于对目前中职智能财税实训平台的调查可知,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而平台的技术应用短板成为了限制教学效果提升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障碍。

目前中职智能财税实训平台在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较弱,没有达到使用大量的财税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深度挖掘的程度,大多数平台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数据库查询、简单统计分析上,并不能解决企业级财税案例中涉及到的复杂数据结构及多维度的信息。同时由于缺少分布式计算框架以及流式数据处理能力,使得对于大规模财税数据实时分析能力无法实现,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学案例无法紧跟行业发展,许多实训内容是基于简化的企业财税案例进行教学,并不能体现出真实企业财税工作的复杂度及多变性。

1.2 教学实践中的功能性缺陷

中职智能财税实训平台实际教学使用过程中存在功能性缺陷问题,表现在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平台的交互界面无法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真实职业情境,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很难形成一定的岗位角色认知;平台界面显示过于简单,不能体现企业财税工作的复杂性,使得学生对于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仅浮于表面,难以深入体验。

目前大部分平台都没有搭建起面向不同层次人才的一体化分层实训机制,而只是使用同一套教学方案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可能会觉得太简单没有挑战性;基础薄弱的学生会感到太难,容易产生挫败感。由于没有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导致教学成效两极分化的弊端日益凸显,并不能实现因材施教。

2 智能财税实训平台优化路径

2.1 技术架构优化策略

对智能财税实训平台进行技术架构优化,主要是针对平台的底层算法、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计算资源配比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整体性的重构,因为传统的实训平台所使用的都是单一的算法,而且在处理数据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瓶颈问题,根本就无法满足像复杂财税业务这样大型仿真需求。通过分布式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应用,在平台上的业务处理能力、数据处理等方面有了更好的提升。

基于框架构建的动态税务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完成对多维度税务数据的深度挖掘和风险识别,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企业历史财税数据进行训练,建立风险特征与税务合规性的映射关系,能够实现对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进行精准预测;同时,该模型支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多种税种的联结分析,通过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建模,使仿真环境更接近现实,更具有复杂性。

2.2 教学功能全面升级

针对智能财税实训平台教学功能的优化,在满足技术架构支撑的基础上,要着力构建多维度、场景化的实训模块体系,以”税务稽查—纳税申报—税务筹划”全流程任务型模块的形式,将分散的财税理论知识转化成可操作性更强的实践工作,让使用者可以仿照企业的实际环境,彻底掌握整套财税工作的流程,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接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

平台的交互设计与学习路径优化皆是为了让教学更加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进程、知识点掌握情况以及个人能力特点等来适当调整实训任务难度及知识讲授的深度广度,以达到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加入一些较为复杂的企业税务筹划案例;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纳税申报开始练起,循序渐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3 智能财税实训平台实施路径

3.1 技术实现路径

为了实现智能财税实训平台的稳定可靠与灵活可变,在平台的技术实现上采用逐步迭代的方式,以达到不断进化的效果。通过使用容器化技术搭建微服务架构,并将教学功能进行模块化封装,将各个组成部分分布化、独立化并按需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扩展。同时为了满足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充及教学功能的不断完善,在保证各模块能够独立更新替换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某些部分进行重建。这样,在面对教学需求的变更时,只需对相应的微服务模块进行单独的更新部署即可,而不必如传统单体架构那般产生联动效应。

敏捷开发模式对于平台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持续集成流水线可以达到代码提交——功能上线全流程自动化的效果;并且适合教学案例的不断迭代更新,当财税政策变化或者出现新的业务场景时,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快速更新。校企协同开发机制将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在参与案例设计、功能需求等方面帮助企业细化功能模块,以保证平台的功能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同时也深化了校企合作育人成效,全面提升了实训基地的功能内涵和核心竞争力。

3.2 应用推广与评估

智能财税实训平台试点推广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择优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中职学校作为试点对象,验证平台的教学适用性及技术稳定性,试点院校遴选注重地域均衡、兼顾办学规模、师资水平、信息化基础等几方面因素,以保障试点数据的完备性。

平台应用效果的科学评估需要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其中岗位胜任力 - 知识掌握度 - 操作规范性三维评估矩阵成为核心评价工具。岗位胜任力维度通过模拟真实财税工作场景,考察学生在具体岗位环境下的综合表现能力;知识掌握度维度运用智能化测评系统,实时监测学生对财税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的掌握程度;操作规范性维度则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标准化程度和职业素养表现。

结语:为加强平台的社会认同度及就业联结性,可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开展平台认证工作,与财税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及企业财务部门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依据平台应用能力认证标准对学生进行平台应用能力认证,使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成效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同。同时,通过认证让人才进入相应单位工作时可以将自身的能力更好的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也可以更好的让教育培养和服务行业的需求对接,有助于智能财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梅 .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实践 [D]. 南京师范大学.

[2] 王炜.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集体经济,.

[3] 何仪丰 . 探索新时代下中职物流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现代物流企业人才需求[J]. 中国物流与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