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化教学法的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丁才娟
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小学 吉林省德惠市 130300
一、引言
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了解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并提升个人人文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语文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文字内容的分析,更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等方式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学生不喜欢阅读或无法做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不仅会影响语文成绩提升,还会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情境化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有限、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因素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很大难度。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境化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当前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现状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阅读教学形式化的问题,导致学生对阅读学习缺乏兴趣,并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形式轻内容,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无法在阅读中获得知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以学生读的时间长短来衡量学生阅读的效果。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背诵,导致学生根本不愿意进行自主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意识,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不高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从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情况来看,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学习语文知识会对他们今后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此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着阅读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正确学习方法、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明确问题所在,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情境化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三峡》这篇文章时,引入“三峡”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对这篇文章产生兴趣。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学习有关三峡的一些基础知识,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内容,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观看视频、图片等过程中会对三峡产生一定的了解,并会对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
(二)巧用情境创设,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法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将语文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解《乌鸦喝水》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乌鸦口渴了想喝水,却没有找到水源。这时教师可将一只空瓶子拿来给学生看,并让学生通过观察瓶子上的标签来判断瓶子里有没有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乌鸦口渴找不到水源时所遇到的困境。
(三)利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将情境化教学法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并了解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自主阅读。
(四)项目式学习,促进深度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情境教学法的另一种有效策略。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特定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信息检索、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彩色的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梦境创作”项目,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创作,从而在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能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特定项目或作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植物传播种子”的项目,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等方式,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从而在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2]。
(五)游戏化学习,提升阅读参与度
游戏化学习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游戏元素融入阅读教学,如积分、排行榜、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曹冲称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称象比赛”游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从而在互动中提升阅读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枯燥,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结束语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重要性,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要注重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情境化教学法符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小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飞 . 基于情境化教学法的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J]. 吉 林 省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025,41(03):53-57.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5.03.011.
[2] 张佳宁 . 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小学生写作潜能 [J]. 辽宁教育 ,2021,(15):78-79.
作者简介:姓名:丁才娟,性别:女,出生年月:1979,民族:汉族,籍贯:吉林德惠,职务:教师,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