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绘本拓展幼儿创玩游戏的实践研究
申洁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幼儿园徐湖分园 213000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创玩游戏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创玩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促进其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绘本作为幼儿喜爱的阅读材料,以其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创玩游戏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素材。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明确指出,绘本作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当被充分运用于幼儿教育活动中。
当前,许多幼儿园教师已经意识到绘本的教育价值,但在如何将绘本与创玩游戏有机结合方面仍存在困惑。部分教师仅将绘本作为阅读材料使用,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游戏活动中的潜在价值;另一些教师虽然尝试利用绘本开展游戏,但缺乏系统的方法指导,导致游戏效果不佳。这种现状制约了绘本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体验。
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通过绘本有效拓展幼儿创玩游戏的具体方法。研究将基于儿童发展理论和游戏理论,分析绘本与创玩游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教师如何利用绘本引导幼儿开展多样化的创玩活动。研究期望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绘本资源,丰富游戏形式,提升幼儿的游戏参与度和创造力。同时,研究也将为绘本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创新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推动绘本教育价值的深入挖掘。
二、运用绘本拓展幼儿创玩游戏的实践案例
2.1 绘本选择与创玩游戏设计
绘本选择是开展创玩游戏的首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适合开展创玩游戏的绘本通常具有以下特征: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形象鲜明,语言简洁明快,画面色彩丰富。例如《老鼠嫁女》这类传统故事绘本,其戏剧性情节和拟人化角色特别适合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而《一园青菜成了精》则因其夸张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想象空间,更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表达。
在具体选择过程中,教师应当优先考虑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的绘本内容。以《荷花镇的早市》为例,该绘本描绘了市集买卖场景,幼儿对”买东西”这一日常行为具有直接体验,因此在开展相关创玩游戏时能够快速进入情境。同时,绘本的文化内涵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绘本不仅能够丰富游戏内容,还能帮助幼儿建立文化认同感。
创玩游戏设计需要以绘本内容为基础进行多维度拓展。教师可采用”主题-角色- 情境”的三步设计法:首先确定绘本的核心主题,如《我有一双灵巧手》的劳动主题;其次梳理主要角色及其关系;最后创设游戏情境,提供相应的道具和材料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游戏设计应当保留足够的开放性,允许幼儿自主发挥。例如在《一园青菜成了精》的创玩活动中,教师只需提供蔬菜头饰和简单的场景布置,具体的对话内容和情节发展则由幼儿自主创造。
游戏材料的准备应当遵循简易、安全、多变的原则。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经过简单改造即可成为游戏道具,如纸箱搭建的”蔬菜园”、布料制作的”嫁衣”等。这些低结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避免限制其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应当根据绘本特点灵活设计游戏形式,角色扮演适用于故事性强的绘本,而场景搭建则更适合描述性绘本。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引导的时机和程度。初始阶段可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如”老鼠为什么要嫁女儿”;游戏过程中则主要观察幼儿表现,在出现角色分配矛盾或情节停滞时给予适当提示。实践表明,这种适度引导能够显著提升游戏质量,同时保持幼儿的自主性。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本绘本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游戏活动,满足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如小班侧重简单模仿,大班则可进行复杂的情节创编。
2.2 实践过程中的观察与反思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系统观察记录发现,绘本引导的创玩游戏显著提升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以《老鼠嫁女》为例,幼儿在角色分配环节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能根据绘本角色特点自发协商”新郎””新娘”等角色人选,这种自主性在传统教师指定角色的游戏中较为少见。值得注意的是,中班幼儿在游戏中展现出超出预期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将绘本中的对话模式迁移至游戏情境,并加入自创的问候语和祝福词,表明绘本内容为语言表达提供了有效支架。
游戏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部分幼儿在《一园青菜成了精》的创玩活动中过度关注头饰等道具分配,导致游戏陷入争执。观察发现,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材料准备过于精细的情况下,当改用简单标志物(如颜色卡片代表不同蔬菜)后,幼儿的注意力重新回归游戏本身。这提示教师在材料投放上需把握”够用即可”原则,避免道具成为游戏开展的干扰因素。
通过对比不同绘本的创玩效果,发现情节冲突明显的绘本更易激发游戏持续性。《荷花镇的早市》中买卖双方的议价情节,促使幼儿持续开展多轮交易游戏;而描述性较强的绘本则需要教师通过提问创设矛盾点,如”如果突然下雨了,集市该怎么办?”这类开放式问题能有效延伸游戏时长。同时,跨班观察显示,大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情节编排能力,能将多个绘本元素融合创新,如将《我有一双灵巧手》的劳作情节融入市集场景,这种自发的内容整合表明绘本创玩具有促进高阶思维的潜力。
教师在指导策略上也获得重要启示。过度干预会抑制幼儿创造力,表现为当教师频繁提示对话内容时,游戏呈现模式化倾向;而完全放任则可能导致游戏内容碎片化。理想的做法是在游戏陷入重复或冲突时,以角色身份自然介入,如扮演”迷路的顾客”引发新情节。此外,记录显示在游戏结束后组织简短的分享环节,让幼儿描述游戏中最喜欢的部分,既能强化语言输出,又能为下次游戏改进提供参考。
对特殊需要幼儿的观察带来意外收获。一名语言发育迟缓的幼儿在《老鼠嫁女》的鼓乐表演环节,通过节奏模仿积极参与游戏,这种非言语参与为其建立了自信,后续活动中逐渐尝试简单角色对话。这表明绘本创玩能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多元参与路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观察及时调整支持策略。
实践反思指出,有效的绘本创玩需要建立”观察 - 支持 - 延伸”的循环机制。教师不仅要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更要分析行为背后的发展需求,如角色争执可能反映社会认知不足,情节单一可能说明想象力待激发。基于这些观察,后续可针对性选择相关主题绘本,或调整游戏环境设置。这种基于实证的调整策略,比统一的教学方案更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系统论证了绘本在拓展幼儿创玩游戏中的有效性和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优质的绘本能够为创玩游戏提供丰富的主题、角色和情境,显著提升幼儿的游戏参与度和创造力。在实践层面,教师通过科学选择绘本、合理设计游戏环节、适时提供引导支持,能够帮助幼儿将绘本内容转化为多样化的游戏体验。观察发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还培养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未来研究可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深化:首先,需要探索不同类型绘本对创玩游戏的影响差异,比如科普类与故事类绘本可能引发不同形式的游戏行为。其次,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应建立更为细致的绘本创玩指导策略体系,特别是对小班幼儿的适应性方法有待深入研究。此外,数字化绘本在创玩游戏中的应用潜力也值得关注,如何平衡电子媒介与传统绘本的优势需要实践验证。最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建议加强绘本解读能力和游戏观察指导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介入时机和方式。这些研究方向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绘本在幼儿创玩游戏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夏林 . 幼儿园木偶文化传承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路径探究 [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4,(11):021-024.
[2] 苏书巧 . 绘本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6):24-26.
[3] 易娟 . 儿童记录在故事剧场中的运用 [J].《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2019,(11):42-43.
[4] 赵希岗 . 新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 [J].《中国美术》,2025,(2):114-117.
[5] 李成齐 . 美国儿童绘本中道德观构建的特点与启示——以“凯迪克绘本奖”金奖作品为例 [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5,(1):50-59.
[6] 卫宇辉 . 少儿图书馆与绘本出版质效、传播效力研究 [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5,(2):90-95.
[7] 刘吉霞 . 无字绘本中的图像隐喻分析及其启示 [J].《美术教育研究》,2025,(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