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兴趣培养策略分析及新课标理念融合
岳俊玲
沧县杜林镇中学 河北省 沧州市
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源泉。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3] 中强调:“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 这与新课标强调的 “从学生兴趣和认知规律出发,注重学用结合” 高度契合 —— 学生只有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参与语言实践,在真实或模拟的交际场景中运用语言,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升学习效果,更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前提。怎样使学生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培养爱学的情感、会学的能力,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结合新课标 [5] 要求,可采取以下措施:
1. 趣味备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教师要善于围绕 “趣” 设计教学方案 [4],而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需聚焦核心素养。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备课不仅要关注知识传授,更要如新课标 ] 所要求,设计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活动。例如,在备课时融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如 “校园生活”“家庭活动”),结合新课标 “真实情境创设” 要求,设计角色扮演、小组任务等环节,将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实用价值,既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又落实新课标中 “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协同发展” 的目标。
2. 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是提升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这与新课标 “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 的要求一致。教育家叶圣陶提出 “教是为了不教”,强调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自主运用知识。因此在设计个人演讲、角色扮演等活动时,可结合单元主题确定具有探究性的话题(如 “如何减少校园浪费”“我的环保小建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这正是 “不教而教” 的体现。同时,“快速反应游戏” 等活动可融入新课标 “学习策略” 培养,通过多感官参与帮助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在幽默氛围中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符合新课标“注重学习过程体验” 的理念。
3. 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直观教学符合新课标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强调了动手操作对学习的重要性,而教具的运用正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互动深化认知的过程。新课标 [5] 提倡 “教学资源生活化”,教室内的实物、学生的外貌特征等均可作为教具,如让学生描述同学的穿着或身体部位时,不仅能学习单词,还能锻炼 “用英语描述事物” 的能力,这正是新课标 [5] 语言能力目标中 “描述现象、表达观点” 的具体体现。此外,实物、简笔画等教具的使用可减少母语干扰,帮助学生建立 “英语思维”,与新课标 [5]“培养跨文化沟通中的思维灵活性”相呼应。
4. 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共同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
新课标 [5] 强调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要求教学活动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育家赞科夫提出 “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 的教学原则,这与新课标 “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理念一脉相承。让学生参与教具制作(如画图片),既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成就感,又能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设计中融入创意,体现新课标 “差异化教学” 理念。同时,多鼓励、多表扬的评价方式,符合新课标[5] “形成性评价” 要求 —— 通过关注学生的努力过程而非仅看结果,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 “跳一跳摘到果子” 的体验中感受成功,落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目标。
5. 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视听结合进行英语教学
新课标 [5] 指出,要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教育家布鲁纳主张 “发现学习”,认为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的知识更易内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贴近现实的交际情境,如购物场景、颜色认知等,让学生在 “发现” 中理解语言规则 —— 如在购物场景中自然运用 “How much...?” 等句型,实现 “学用结合”,这与布鲁纳的理念及新课标 “通过真实语境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的要求一致。同时,多媒体资源的多样性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落实新课标 “个性化学习” 理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与落实新课标理念、融合教育家思想相辅相成。通过趣味化、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活动,既能让学生享受学习乐趣,又能在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最终实现 “以兴趣为导向,以素养为目标” 的英语教学愿景。
参考文献:
[1]《创设教学情境,提升英语课堂思维品质》:发表于《山东教育》中学刊,文中提到创设主题情境、问题情境等可激活学生思维,与短文中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如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相符,还引用了特级教师于漪关于课堂导入要吸引学生的观点。
[2]《核心素养下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发布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网站,指出依托多模态语篇,通过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可激发兴趣,发展思维能力,与短文里视听结合教学等内容有相通之处。
[3] 《 大 教 学 论》(Didactica Magna) 夸 美 纽 斯(Johann AmosComenius,1592—1670)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阐述教学理论的著作,被誉为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 《大教学论》全面论述了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提出了“ 泛智教育” 思想,主张“ 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强调教育的普及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 泛智论” :教育应涵盖所有知识领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自然适应性原则” :教育应像自然界一样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直观性教学” :知识应从感官经验出发,提倡实物教学。“ 班级授课制” :首次系统提出按年龄分班、分科教学的模式,奠定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
培养虔信上帝、德行高尚、知识丰富、身体健康的“ 完人” 。强调教育应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4]《初中英语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实践运用探讨》:来自 zzcbjt.com,探讨了趣味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出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开展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短文趣味备课、利用教具等激发兴趣的理念一致。
[5]《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短文强调的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等提供了课标依据。
作者:岳俊玲 (1980- - 05), 性别 ,女, 民族,汉族,籍贯:,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