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山东省体育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

作者

王玉珍

山东警察学院

山东以齐鲁文化著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大量古文明遗址、先贤故居等历史文化遗迹。近年来,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日益成为人们的热崇。为满足居民体育旅游消费需求,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激发居民体育消费潜能,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旅游的发展,在国家相关政策引领的基础上,积极整合体育旅游资源,优化体育旅游产业布局,探索具有山东地缘特色的体育旅游发展战略,体育旅游正成长为本省经济增长的新兴动力。

1 体育旅游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稳固

1.1 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山东省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攀升,总体始终保持上升发展的态势。2015 年,山东省体育产业总产出 1980.79 亿元,增加值 606.74亿元,占全省 GDP 比重为 0.96% ,GDP 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16 个百分点 [1]。截止 2018 年,山东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 2466.55 亿元,增加值达到 968.58 亿元,占全省 GDP 的 1.45%[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35个百分点,总规模和增加值均位居全国前列。2015-2018 年山东省体育产业总规模增长了 24.5% ,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 17.06% ,比同期全省

GDP 增速高近 10 个百分点 [3]。体育产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山东省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显著提升,为体育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体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山东省体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体育服务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18 年数据显示,以体育本体产业为核心的体育服务业总产值占比达60.1% ,实现增加值 713.98 亿元,占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的 73.7% ,较全国水平高出 8.9 个百分点。其中,体育健身休闲活动表现尤为突出,其总产值 115.44 亿元(占体育服务业 4.7% ),增加值 61.73 亿元(占体育服务业 6.4% ),无论规模还是增加值占比均显著高于体育竞赛表演活动。这标志着山东省体育服务业内部结构正持续优化。

表 1 显示,“体育旅游活动”总规模占比 24.86% ,增加值为 18.07亿元,占全省“其他与体育相关的服务”增加值比重的 23.77% ,增幅占比仅次于“体育金融与资产管理服务”和“体育科技与知识产权服务”,体育旅游在体育产业中的地位和价值进一步显现。综合来看,体育服务业结构提档升级不仅凸显了体育旅游的重要性,也将积极推动山东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表1 其他与体育相关的服务指标统计表

1.3 旅游业态持续向好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旅游业总收入持续增长,2015—2019 年,旅游总收入增加 4401.5 亿元,山东省旅游总收入占全省 GDP 的比重持续攀升,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也同步提高。2019 年,该省国内旅游收入达 10851.33 亿元,同比增长 12.32% ;入境旅游收入为 34.13 亿美元,增长 1.46% ,国内外旅游市场均呈现增长趋势。从游客总人数来看,国内游客人数持续增加,2017 年增长率达到 10.25% ,位居近 5 年增长率之首;与之不同,2017 年山东省入境游客人数增长率为 1.9% ,仅高于 2019 年增长率。总体来看,游客总人数呈稳步增长之势,游客人数增长率存在一定的波动现象。旅游总消费和城乡居民人均出游次数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8 年旅游总消费达到 10461.2 亿元,较 2017 年增长13.7% 。城乡居民人均出游次数从 2017 年 3.8 次到 2018 年的 4.2 次,增长 10.2% ,2019 年达到 4.53 次,增长 8.72% [4]。

随着山东省国内旅游、入境旅游稳步增长,旅游总消费及居民人均出游次数的不断提高,体育旅游者的数量在逐步增加,体育旅游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得以提升。当前,山东各地利用区域特色掀起举办帆船、登山、马拉松等赛事的热潮,以此聚焦国内外游客的关注。仅马拉松一项,2019 年就达166 场,参与总人数达到50 万人次,其中5000 人以上规模的马拉松赛事多达29 场。山东省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民间、民俗、民族体育项目众多,在吸引国内外游客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以民族民俗体育拉动体育旅游将大有可为。

表2 山东省举办的部分体育赛事

注:数据来源于山东省体育局调研报告

2 丰富多元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初显雏形

山东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异常丰富,人文资源同样特色显著。通过整合山岳、湖泊、滨海自然资源,以及民俗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等人文资源,形成了具有山东区域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

2.1 赛事活动类产品

体育赛事因其影响力大、关注度高、贡献度强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宣传本地形象的重要名片,品牌赛事的吸金能力及对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在体育旅游产业实践中得以体现。山东省部分地市在创建“国际赛事名城”“世界帆船之都”“水上运动之都”“黄河口户外运动之都”的进程中摸索出一条以国家级品牌赛事引领、国内重要赛事支撑、本土自主品牌赛事及配套赛事补充的“山东模式”。 山东省举办的赛事类型丰富多元,既包括影响力广泛、覆盖区域大的顶级综合性赛事,也涵盖特色突出、引领潮流且群众基础深厚的单项及大众体育赛事。例如泰山国际登山比赛、黄河口 ( 东营 ) 国际马拉松以及威海铁人三项赛等知名赛事。不仅提升了山东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也为举办城市打造了活跃健康的生活方式。精彩的赛事,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观赏,众多的爱好者踊跃参与,拉动了体育旅游消费增长。以日照为例,2017 年,日照市体育赛事带动旅游收入 70 亿元,吸引游客 1200 余万人次,相关体育旅游消费比 2016 年增长 40% [5]。

2.2 健身休闲类产品

山东省体育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整合体育、文化、旅游、工业、康养、农业等各方面资源,利用海洋、河流、湖泊、山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建设了一批满足游客休闲健身的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航空飞行营地、船艇码头等服务设施。目前较为突出的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产品有滨海类和山地户外类两大产品类型。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水体资源,其半岛(我国最大半岛)环抱黄海与渤海,海岸线及岛屿孕育了赛艇、帆船、帆板、潜水等多种水上运动。日照市凭借水上运动基地与万平口景区,打造滨海体育游,提供帆船、帆板、皮划艇等十余项休闲体育项目。据报道,2019 年该市体育旅游吸引游客近 1500 万人次,带动消费约 100 亿元。青岛市则利用海湾气候优势,重点发展海钓、潜水、冲浪、滑水、水上飞机等高端海上运动项目。烟台市依托黄金海岸和温泉资源,开发了融合康体、休闲、保健功能的特色项目,如温泉浴、沙滩排球、足球、游泳、潜水和海钓。

2.3 节庆表演类产品

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如泰山国际登山节、潍坊国际风筝节、青岛国际帆船周、济南国际泉水节、中国(梁山)水浒文化旅游节、胶州秧歌节、威海国际钓鱼节、烟台昆仑山踏春节、邹城市峄山登山节等,每年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其中,创办于 1987 年的泰山国际登山节已成功举办 34 届,不仅是泰安市的核心品牌项目,也是国内登山领域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活动。山东省还围绕黄河入海口,挖掘、整合黄河三角洲文化遗存,打造了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东营垦利黄河口文化旅游节。节庆表演体育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山东省体育旅游产品体系。

3 优质体育旅游资源的赋存层级愈加合理

3.1 国家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2017 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组织开展“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认定工作,旨在推动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全国创建一批影响范围广、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引领能力强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本次认定活动中,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海阳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泰山国际登山比赛被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3.2 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推介会始于 2010 年,旨在从全国范围内评选兼有运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涵盖赛事类、景区类、线路类、目的地类、示范基地类 5 个类别,其中,赛事、景区、线路和目的地项目评选时,将前10 个项目授予年度十佳称号。2020 年,首次开展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推介活动,旨在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自 2013 年以来,山东省已有 58 个项目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名录,山东省体育旅游发展的载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潜力不断激活。

3.3 省级体育旅游示范项目

为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山东省体育局联合文化和旅游厅于 2020 年开展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评选认定工作。根据《关于开展山东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评定工作的通知》及《山东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试行)等文件要求,命名13 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涉及 10 个地市。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评选旨在推出市场认可的产品线路,打造地方知名体育旅游品牌,进一步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内涵。

4 体育旅游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在国家政策红利的支持和引导下,山东省相继出台推动体育旅游发展的政策和规范,将“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列入《山东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意见(鲁政发〔2015〕19 号)》之中。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文化旅游 + 体育”列入《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重要任务清单,指出“依托重点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发展水上运动、房车露营、帆船旅游、户外运动、冰雪运动、马术等体育旅游业态。”山东省委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关于印发 <“六保三促”工作方案 > 的通知》中提到“促进体育旅游消费,打造 20 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要求。在此基础上,各地级市相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提出“积极发展体育旅游”“发挥体育 + 旅游的品牌效应”。青岛市提出 2022 年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培育 10 项以上本土品牌赛事,每年举办 5 项以上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并明确不同赛事级别给与不同资金扶持力度的政策引导制度。

总之,体育产业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山东省体育旅游发展夯实了基础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乘着体育产业的东风,山东省部分地市依托区域特色,积极整合资源,大力推进“体育 +”,加强与旅游、康养、文化等业态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体育旅游产业链,积极打造和培育区域体育旅游品牌,逐步形成了以“帆船之都”青岛、“水上运动之都”日照、“蹴鞠起源地”淄博、“鸢都”潍坊、“登山圣地”泰安为代表的城市体育旅游名片,体育旅游逐渐成为山东省部分地市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成为“旅游富市”政策的重要落脚点。

5 参考文献

[1] 王磊 . 山东体育产业“家底”摸清了 . 大众日报 [N].2017-04-24.

[2]2018 年山东省体育产业统计数据[EB/OL] http://ty.shandong.gov.cn/zwgk/tjxx/202006/ t20200624_3145534.html

[3] 国 家 体 育 总 局 [EB/OL] https://www.sport.gov.cn/n4/n15301/c972616/content.html

[4] 山 东 省 统 计 局 [EB/OL] http://www.etmoc.com/look/Statslisth?Id=2152

[5] 明年起日照将推出四大国际赛事发展全域旅游

[EB/OL] 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3MDIzODU.html

姓名:王玉珍,性别:女,籍贯:山东潍坊,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77 年12 月出生,学位:博士,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旅游。

课题:2025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省体育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协调机制及绩效评价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