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数据处理》课程的三维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
朱金仁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315012
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据处理》承担着培养学生数据管理与数据库运维的重要任务。当前课程以SQL Server 数据库为载体,重点讲授SQL Server 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操作及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与日常运维等内容。经过两轮教学实践发现,多数学生在课堂实操中喜欢在编译器中照本宣科式的抄写课本案例,运行出结果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知识点,但在更换需求或者面对稍复杂的需求时,脱离教材的示例代码便不能独立编写正确的 SQL 语句。此现象折射出 SQLServer 数据库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个共性问题,即课堂的理论讲授与生产实践脱节、教学案例与行业的真正需求脱节、学生能力综合评价与对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脱节。这也表明此传统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企业对数据库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重构《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体系,对于提升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现状分析
1、缺乏对 SQL 语句的深入理解
编程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般遵循先讲解知识点,再上机实操,最后做巩固练习的流程,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按教材敲写实例代码并运行查看结果,能够掌握 SELECT、INSERT、UPDATE 等语句的简单操作,但是对稍复杂一点的语句,例如 JOIN 处理多表查询,Having 语句等显得捉襟见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许多学生有畏难心理,对于稍微复杂的需求不愿意动脑去解决,二是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对命令的运行机制、条件等理解不彻底,且执行过程缺乏可视化教学工具进行解释,三是练习的案例碎片化,无法有效的将知识点进行关联。
2、学习兴趣衰减产生分化现象
学习完基础的SQL Server 增删改查语句后,继续学习视图、索引、数据完整性等复杂的内容,就逐渐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约 30% 的学生因持续的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逐步丧失学习动力,表现为课堂走神、作业抄袭等行为;约一半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但多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只有 20% 学生保持学习 SQL Server 数据库技术的热情,课下会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这种分化现象与课程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具有相关性。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点多数仍以 PPT 讲授为主,课内实践环节也局限于 SQL 语句的验证性操作,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感。此外,众多的 AI 工具的使用也加剧了学习失序的情况,有部分学生直接提交用 AI 工具,如 DeepSeek、豆包等生成的代码,这种情况既未理解 SQL语句的执行逻辑也未验证效果,形成工具依赖的恶性循环。
3、课程应用案例不符合真实需求
现有教学案例多为虚构的简化场景,如学生信息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缺乏真实业务数据,且未包含企业更关注的系统性能优化、数据库安全管理与维护等核心需求。这种去情境化的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学了没用的困惑。与企业真实需求相比,教学内容缺少数据库管理与运维的内容,缺少对云数据库、分布式存储等新技术应用的介绍;此外,也忽视了对学生数据安全、权限管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三维改革路径设计
1、采用分层设计重构课程知识体系
采用问题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流程调整为先提出、分析问题,再编写代码运行调试,最后探究原理机制。以多表查询教学为例,先展示企业真实的订单查询需求,再编写代码(如使用子查询、JOIN连接等不同方式)运行调试,引导学生通过执行计划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此外,可借助 SQL Server 的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查询优化器的工作机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课程内容上采用分层任务设计,将知识点从基础操作、逻辑应用、综合优化三个层面进行分解设计。基础层要求完成标准语法练习、逻辑层设计关联任务、优化层设置挑战性问题。这种阶梯式训练既巩固SQL Server 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技能
为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可构建岗课赛证得任务链。如可参照“ 1+X′ ”数据库运行管理员证书标准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程,设计贯穿学期的实训项目,将课程内容分解为数据库安装配置、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创建、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对象、数据库管理与运维等六个模块任务,采用工单引领的模式,涵盖项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实施验证、评估反思等多个环节,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此外,引导学生正向运用 AI 工具,通过对比自身与 AI 生成代码的差异、开展 AI 辅助审计实训,在发挥 AI 效率优势的同时培养批判思维。
3、加强产教融合,重构具备真实应用场景的案例库
加强与本地科技企业的合作,获取去敏感化的真实业务数据,保留数据的关联性、索引设计等真实特征。搭建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构建虚拟的仿真平台,学生可安全地进行故障注入实验。例如,可故意删除数据库系统的日志文件观察其恢复过程,模拟磁盘损坏测试数据库的备份策略,配置不同权限测试系统的安全防护效果等。邀请合作企业的工程师参与教学,通过线上直播或现场授课的方式来讲解实际工作中的典型问题,如查询性能优化、分布式事务处理等技术。此外,可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真实的数据库的数据迁移、索引重建的维护性工作,在工程师指导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形成学以致用的闭环。
三、实施效果与反思
改革实施后,通过课堂观察、技能测试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估。数据显示,学生的 SQL 语句独立编写能力提升 35% ,课堂专注度得到提高,手机的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更清楚在工作场景中需要掌握的SQL Server 技术,职业认同感也逐步增强。反思整个改革过程,有三个关键经验值得关注:一是知识点的重构、案例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逐层递进的原则;二是 AI 工具的引导要把握平衡原则,既不能完全禁止也需防范滥用,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应用能力;三是需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教学案例库更新、工程师进课堂等都需要建立制度性保障。
四、结论
《数据处理》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实现从知识传递到能力建构的转变。通过认知层面的逆向教学、动机层面的任务驱动、实践层面的场景赋能,有效破解了机械模仿、兴趣衰减、学用脱节等难题。该改革路径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将 SQL Server 技术与数据库管理员岗位需求深度对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可行方案。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虚拟仿真资源,持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鹏 . 关于 SQL Server 数据库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04):232- 233.
[2] 江国粹 . 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 MySQL 数据库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23(01):39- 43.
[3] 石昀 , 邓世权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 华章 ,2023,(12):45-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