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作者

朱翠华 叶裕涛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泰兴市老叶初级中学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打破学科的限制,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类知识的能力。项目化学习将项目当作依托,借助跨学科的整合达成知识的全面融合,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需求相契合。部分语文教学呈现出学科彼此分离、实践不充分等状况,很难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要求。探寻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跨学科整合途径,对拓宽语文教学形式、提高教学实际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为语文教学的创新给予新的思考方向。

一、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准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跨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应当以核心素养方面的目标作为指引方向,明确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点,既需要着重凸显语文在阅读、表达、思维等方面核心能力的培育,同时也要兼顾跨学科知识间的关联以及应用情况。在“文化传承”主题项目中,语文的目标着重于文本的解读以及文化的表达层面,历史学科更侧重于对文化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工作,美术学科则重点关注文化符号的视觉呈现效果,借助目标的分解,达成多学科协同育人的目的,防止整合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二)真实性与实践性原则

项目的设计必须扎根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去处理问题。在选择项目主题时,应当亲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选取“校园文化建设”“家乡非遗保护”等主题,以此保证项目具备可供探究的价值以及能够付诸实践的意义。在实践开展的进程中,借助实地考察环节、资料收集环节、成果展示环节等,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学习、在实际运用时学习,将语文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技能转化成能够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进而彰显出“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二、基于项目化学习开展初中语文跨学科整合教学实践策略

(一)以教材内容为立足点挖掘跨学科整合点

人教版的教材为跨学科的整合工作给予极为丰富的素材资源,需要深度挖掘素材,精心设计项目主题。在开展七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单元教学活动时,设计“校园四季观察日记”这一项目,以此将语文、生物以及美术学科进行整合。从语文角度出发,要指导学生认真撰写观察日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致描写景物,对于生物学科而言,要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精准记录四季植被所发生的变化。在美术学科上,要通过手绘或者摄影的方式来生动呈现校园四季的景色,打造包含“文字、图片以及科普说明”的综合成果集,让学生在跨学科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开展阶梯特性活动

在项目实施进程中,要精心规划一系列阶梯式的活动,保证各个学科的知识实现自然且融洽的整合,助力学生的能力达成循序渐进的提升。以八年级下册的“民俗文化”单元作为实例加以阐述,此项目以“家乡民俗探究”为主题开展,并且依据特定的步骤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要积极收集当地丰富多样的民俗资料,深入撰写能够概括民俗故事主要内容的梗概,全面梳理民俗背后的历史渊源脉络。第二阶段,认真学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歌谣,或者用心绘制生动形象的民俗场景画面,细致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第三阶段,精心制作以民俗为主题的 PPT 或者精彩的短视频,在特定课堂环境中进行成果的详细汇报。借助多学科活动的串联,促使学生全方位领略民俗文化所蕴含的独特魅力,进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三)搭建多元特性评价体系架构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自语文能力、跨学科运用、合作表现等多个维度开展综合性的评价工作。参与评价的主体涵盖教师群体、学生小组以及学生个人,评价所采用的方式是将过程性的记录信息和终结性的成果资料相结合。凭借确切的反馈,助力学生明晰自身的优势以及存在不足,对学习流程予以优化,进而保证跨学科整合教学得以落实。

结论

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整合式教学,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提高教学的实际成效。通过以教材为立足点挖掘整合要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活动、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策略,结合人教版教材的具体案例开展实践,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以及跨学科的思维方式。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知识的相互融合。未来要优化整合策略,强化教师间的协同备课工作,让跨学科整合变得更加精确且高效,为初中语文教学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提供助力,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 徐婕. 项目化学习: 初中英语教学跨学科整合与创新探究[J].新智慧 ,2024,(03):7-9.

[2] 沈燕 .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应用策略——以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的跨学科项目教学为例 [J]. 求知导刊 ,2024,(21): 86-88+106 .

注:本文系泰州市教育规划 2021 年度研究课题“以 " 项目化学习" 推进初中语文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编号:tzyblx2021-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