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朱婷
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201600
引言: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宏观背景下,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持续攀升,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现象日益普遍。压疮作为临床常见的护理难题,已成为威胁老年患者健康的突出问题。这类皮肤损伤不仅显著增加患者的生理痛苦,延长康复周期,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局部感染、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何通过系统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压疮发生,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与康复效果,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挑战与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问题剖析
人体皮肤如同精密的生命屏障,而老年患者的皮肤在岁月侵蚀下正经历着不可逆转的衰老蜕变。随着年龄增长,真皮层与表皮层之间的连接逐渐松弛,皮肤厚度从青壮年时期的 1.5 毫米悄然减至1.2 毫米以下,弹性纤维与胶原蛋白大量流失,使得皮肤失去往日韧性,如同老旧的绸缎般脆弱易损。皮下脂肪层的萎缩更为关键,这层天然的缓冲垫逐渐变薄,无法再有效分散外界压力,当患者卧床时,骨骼凸起部位直接与床面接触,就像尖锐的石子硌在薄毯上,局部压力骤然升高。血液循环系统也面临衰退困境,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血管壁弹性下降,血液流动速度比年轻时减缓,这导致受压部位的组织难以获得充足氧气与营养物质,如同干涸的土地般逐渐失去生机。
慢性疾病的叠加更是雪上加霜,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引发微血管病变,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液流通受阻,伤口愈合速度比常人慢 3 倍以上。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让血管管腔狭窄,进一步加剧组织缺血缺氧状况。在这种病理环境下,原本轻微的皮肤受压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更令人担忧的是,老年患者的神经系统感知能力显著减退,痛觉神经末梢敏感性下降60% 以上,即使皮肤出现初期红斑、刺痛等压疮先兆,也难以察觉。就像寒冬中逐渐失去知觉的肢体,患者无法及时调整体位解除压迫,直至皮肤破损才惊觉问题严重。大小便失禁带来的潮湿环境,则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尿液中的尿素分解产生氨,粪便中的消化酶持续刺激皮肤,使皮肤 pH 值失衡,屏障功能在短短数小时内就会被彻底破坏。
长期卧床引发的活动受限还会带来隐性危害。当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肌肉处于持续紧张或松弛状态,会导致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这种肌肉功能退化不仅影响翻身、坐起等自主活动能力,还会间接增加压疮风险。以骶尾部为例,当患者无法自主调整姿势时,该部位承受的压力可达正常坐姿的 2 倍以上,且压力持续时间延长。再加上老年患者常见的低蛋白血症,使得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间隙液体潴留,皮肤水肿后更易破损。这些生理病理因素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风险网络,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压疮,其发展过程往往迅速且难以逆转,从初期的皮肤发红到形成深度溃疡,有时仅需 3-5 天时间。
二、压疮预防护理干预举措
风险评估是压疮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犹如航海时的气象预报,为护理工作指明方向。Braden 压疮评分表包含感觉、潮湿、活动、移动、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 6 大维度,每项指标都暗藏玄机。评估者需像侦探般细致观察,通过触摸患者皮肤的温度、湿度判断血液循环与排汗功能,观察其进食量、体重变化分析营养状态,甚至通过询问日常活动细节推测移动能力。对长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要警惕脱水导致的皮肤干燥脆弱;对意识模糊的患者,则需特别关注其无意识翻身动作是否足够。评分结果并非简单的数字,而是个性化护理方案的设计蓝图,分值低于 12 分的高危患者,需立即启动特级护理程序,从翻身频率到营养补充都要量身定制。
体位管理是动态的压力调控艺术,每一次翻身都是对力学原理的精妙运用。定时翻身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科学规律,每 2 小时的间隔是经过无数临床实践验证的黄金周期。在翻身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化身人体工程师,运用力学杠杆原理,一手托住肩部,一手扶住髋部,以髋关节为轴轻柔转动,避免皮肤与床面产生摩擦力。减压床垫的选择同样讲究,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放气模拟波浪运动,使压力分布面积扩大;凝胶床垫则像柔软的橡皮泥,完美贴合身体曲线,将压力均匀分散。
皮肤护理与营养支持如同双轮驱动的马车,缺一不可。皮肤清洁不仅是卫生需求,更是一场与微生物的攻防战。温水擦拭时,护理人员的手法要如同抚摸婴儿般轻柔,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破坏皮肤酸碱平衡。涂抹润肤霜时,需遵循 “少量多次” 原则,以打圈方式按摩,促进吸收。对于失禁患者,要建立 “失禁护理五步法”:及时清理、温水冲洗、轻柔蘸干、涂抹皮肤保护剂、更换透气尿垫。营养支持则是为身体提供修复的建筑材料,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鸡蛋,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新鲜果蔬中的维生素 C,可增强毛细血管韧性;锌元素则是伤口愈合的催化剂。
三、护理干预效果呈现与意义
护理干预的成效如同春日的嫩芽,在精心呵护下悄然生长。压疮发生率的降低,背后是无数次翻身、千百次皮肤护理的积累。曾经,压疮如同顽固的野草,在患者身体上肆意蔓延,而如今,通过系统干预,新发压疮数量显著减少。那些不幸出现的压疮,在专业护理下也如同被驯服的烈马,病情进展得到有效遏制。从皮肤发红到浅表溃疡的发展时间,从平均 5 天延长至 10 天以上,为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愈合过程中的每一寸新生皮肤,都见证着护理工作的细致入微,原本需要数月才能愈合的深度溃疡,如今在科学护理下,愈合周期可缩短。
患者的身心状态在护理干预中发生了显著转变。疼痛的减轻让患者重展笑颜,以往因压疮剧痛而辗转难眠的夜晚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安稳的睡眠。舒适度的提升带来了生活质量的飞跃,他们可以更自在地享受阅读、看电视等日常活动,而不必时刻担忧压疮部位的疼痛。感染风险的降低更是意义重大,压疮引发的败血症、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曾让许多老年患者陷入生命危机,如今护理干预构筑起坚固防线,使感染发生率下降。
护理干预的价值还体现在医患关系的升华上。当患者看到护理人员日复一日的精心照料,看到压疮在专业护理下逐渐好转,信任感如同春日的溪流,缓缓注入心间。家属眼中,护理人员不再只是执行医嘱的操作者,而是守护亲人健康的亲密伙伴。这种信任转化为积极的配合,家属主动参与翻身、皮肤护理,形成良好的护理协作氛围。护理满意度调查中的每一个高分评价,每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都在诉说着护理工作的意义。
结语: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压疮预防护理干预成效显著。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对压疮发生机制的研究,优化护理干预方案。借助先进技术与理念,研发更有效的减压设备与护理产品,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强化家庭与社区护理支持,构建全方位护理体系,持续降低压疮发生率,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为老年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综合护理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0):186 - 188.
[2] 李丽。老年卧床患者压疮预防护理的临床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2):170 - 172.
[3] 王芳。延伸护理对居家卧床老人压疮预防的应用价值 [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5):161 -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