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匮乏"到"文化赋能"
林曦
福建福安经济开发区罗江中心小学 355000
引言: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前农村小学部分教师在开展传统节日文化实践活动时,存在文化内涵与实践形式割裂的问题。未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元素作为实践活动的理念支撑,难以展现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研究意义
全球化当下,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农村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动态表现形式,其特定的时间节律、实践方式和情感纽带作用,为研究当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典型样本。
在资源有限时,有效的设计、实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课程,让学生认知、理解与认同本土文化并激发其学习和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热情的方法。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与传承为本研究的关注重点,旨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
二、理论基础
文化传承理论强调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身份与社区认同的根基,可通过教育传递给下一代以维持社会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农村地区是保存和传播文化遗产的重要地方,因此小学阶段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实施尤为关键。
我们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学策略的影响是因为教育心理学的融入,由于学生背景、兴趣、能力各不同,接纳理解传统节日文化需要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与材料,所以研究实施路径得考虑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且教学手段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农村小学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内容要有丰富性与逻辑性,并且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体系的建立、资源的有效利用也都要考虑,实际操作时,教师起着连接教育内容和学生体验的桥梁作用。
三、路径构建
(一)路径原则
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应遵循适宜性原则并充分考虑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背景、需求、学习能力等,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教学方式容易理解。
适当融入不同学科内容如语文、音乐、美术等,才能全面推动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多元化学习框架,综合性的课程内容能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课程应强调像庆祝传统节日、节俗造物之类的实践操作,学生经由实践活动能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技能,还能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与情感体验。
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应被有效的课程设计所鼓励,适当的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模式能让学生参与感加强并且提高教学效果。
(二)路径构建
挖掘整理我国传统节日以及本地传统节日(如畲族三月三)特色资源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并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课程除了要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还得考虑教学方法与手段,可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能在实践里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如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结合教材、作业设计、自选课程等策略,增加学习趣味性。
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的形成需要调动社区资源,应充分挖掘利用家长和社区这两项重要的教育资源,比如我市街道、校园开展的腊八、清明、端午节活动等,以这种社会参与形式,学生能在更广阔的环境接受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社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能得到促进。
构建农村小学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实施路径需从文化、教育、社会三个维度出发,能有效解决农村教育资源匮乏问题且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与热情。
(三)具体实施方式
农村小学推行传统节日文化教学时,具体实施方式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教育资源调整优化。适当将教学内容设计得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点,可采用故事、游戏、手工等多种形式把传统节日文化生动有趣地融入课程,例如以我校漫画特色为融合点,漫画日记的形式记录传统节日的体验过程,实现认知发展与情感体验的协同。
应当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学生全面参与课程评价,从而增强他们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和动力。
要发挥家庭与社会资源的作用,学校应鼓励家长参与到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引导家长关注且支持孩子在家学习传统节日文化,还能邀请家长分享家族故事或者传统习俗,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文化视角。
(四)农村小学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三维实施路径的实施效果评价
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靠学生学习问卷调查的手段在知识掌握、技能应用、情感态度等方面收集数据,定性评价注重教师访谈、学生访谈等形式聚焦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现象、行为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学习成果的评估可从查看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的增长情况,考察学生于文化传承实践活动里能力提升的表现,以及对学生传统节日文化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农村小学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优化可以长期追踪农村学生参与的成长轨迹,剖析学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全面把握农村小学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三维实施路径的成效可通过系统性实施效果评价做到,既有助于发现问题与欠缺之处,也对未来课程设计与改进有着重要参考价值。接下去的研究将适当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探索更适应当代农村学生的节日文化教育模式,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本文系 2024 年度宁德市普通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青年专项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实现路径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GGKT136)
参考文献
[1]韦耀阳,陈中文,林永希,等.名人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校本课程《世界文化名人苏东坡》的开发与应用[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1, 000(015):P.45-46.
[2]邹文敏.小学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活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J].科学咨询, 2020, 000(053):130-131.
[3]江燕清.初中学校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课程设置探析[J].信息周刊, 2019,000(047):P.1-1.
[4]罗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实践[J]. 2024(8):1-3.
[5]牟盼,张秀英.浅析乡土课程资源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目标[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9):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