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中的教学案例研究

作者

史伶莉

隰县第三小学 041300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素养的重要内容,但其涉及的折扣、税率、利率等知识点与生活关联紧密,传统教学易陷入 “公式化讲解” 困境,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应用能力不足。情境教学法通过搭建具象化生活场景,能有效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该教学法在 “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中仍存在情境设计脱离学生生活经验、与知识点融合松散等问题。

一、情境教学法在 “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中教学案例的设计依据

1.1 贴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适配原则

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百分数概念易产生理解障碍,因此情境设计需遵循贴合其认知特点的适配原则。在案例设计中,应采用直观、生动的呈现形式,如借助实物道具、动画演示等,将抽象的百分数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同时,情境难度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从简单的 “折扣计算” 入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 “税率与利率应用”,避免因难度过高打击学生学习信心。

1.2 紧扣 “百分数应用” 教学目标的内容关联要求

情境设计需紧密围绕 “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确保情境与知识点深度关联。该课程核心教学目标包括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含义、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情境案例需针对性覆盖这些目标。例如,在 “折扣问题” 教学中,设计的情境需包含 “原价、折扣率、现价” 三个关键要素,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分析三者关系,进而掌握 “现价 Σ=Σ 原价 × 折扣率” 的解题逻辑。

1.3 融入生活实际的情境真实性设计标准

情境的真实性是提升学生应用意识的关键,因此案例设计需遵循融入生活实际的标准。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选取素材,如超市购物折扣、商场促销活动、水电费缴纳中的税率计算、银行存款利率等,这些场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知识的实用价值。

二、情境教学法在 “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中

2.1 生活化情境的导入与问题激发环节设计

在教学导入环节,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问题意识。以 “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 折扣”教学为例,可播放超市促销的短视频,展示不同商品的原价与折扣信息,随后提出引导性问题:“同学们平时购物时,看到‘八折优惠’会想到什么?怎样计算打折后的商品价格呢?” 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直观感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引出本节课核心问题。

2.2 互动式情境的探究与知识应用过程构建

在知识探究环节,构建互动式情境推动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应用过程。以 “税率计算” 教学为例,设计 “模拟税务局办税” 情境,将学生分为 “办税员” 与 “纳税人” 两组,“纳税人” 需提供模拟的收入证明或购物发票,“办税员” 根据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纳税”“税率百分数的含义”“应纳税额如何计算” 等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税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3 拓展性情境的延伸与能力迁移实践安排

在课堂收尾环节,通过拓展性情境实现知识的延伸与能力迁移。例如在 “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课程结束后,设计 “家庭开支规划” 情境任务,让学生回家收集家庭一个月的开支数据,如食品支出、水电支出、娱乐支出等,计算各项支出占总开支的百分比,并分析哪些支出可适当调整。该任务将课堂所学的百分数计算知识延伸到家庭生活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点。

三、情境教学法在 “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中教学案例的优化路径

3.1 强化情境与百分数应用知识点的深度融合

优化情境教学需强化情境与知识点的深度融合,避免 “情境与知识两张皮”。在案例设计前,需梳理 “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各知识点的核心要素,如 “折扣” 对应 “原价、折扣率、现价”,“利率” 对应 “本金、利率、利息”,确保情境中包含这些核心要素,且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清晰。例如在 “利息计算” 情境中,需明确呈现本金金额、存款年限、年利率等信息,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信息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避免情境中出现与知识点无关的冗余内容,确保学生在情境探究中能精准聚焦核心知识点,提升教学效率。

3.2 完善情境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参与机制

优化情境教学需完善学生主体参与机制,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一方面,在情境设计阶段可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其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如 “喜欢的超市品牌”“常参与的促销活动” 等,让情境更贴近学生兴趣点;另一方面,在情境实施过程中,建立多元化的参与渠道,除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外,还可引入 “情境问题抢答”“情境解题思路分享” 等形式,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3 建立情境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迭代改进体系

优化情境教学需建立完善的效果反馈与迭代改进体系。在每节情境教学课后,通过课堂练习、学生问卷、小组访谈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情境的接受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应用能力的提升效果等。例如通过问卷了解学生是否认为情境有助于理解百分数知识、是否能运用所学解决类似生活问题;通过课堂练习分析学生在情境相关知识点上的错误率,定位教学薄弱环节。根据反馈结果,对情境案例进行迭代改进,如调整情境难度、优化情境呈现形式、补充情境中的知识点关联要素,确保情境教学案例持续适配教学需求与学生特点。

四、结论

情境教学法为小学数学 “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能有效破解传统教学中知识与生活脱节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当前情境教学在该课程中存在的情境与知识点融合松散、学生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可通过强化情境与知识点融合、完善学生主体参与机制、建立反馈迭代体系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苏莉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写算,2025,(19):82-84.

[2]高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5,(20):49-51.

[3] 潘玉兰. 基于运算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1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