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整本书阅读” 的小学语文高阶思维培养策略
杨婵
新疆和田市玉龙喀什镇小学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如概括、分析、评价、创造等。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系统的阅读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单篇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阅读体验,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具有独特优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中小学生要“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这也凸显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如何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整本书阅读对培养小学语文高阶思维的重要性
(一)提供丰富思维素材
整本书内容丰富、情节连贯、人物形象多样,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维素材。以《夏洛的网》为例,书中既有以弗恩的成长为中心的现实世界故事线索,又有以威尔伯的生存为中心的幻想世界故事线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梳理这些复杂的线索,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故事所传达的情感与主题。这种丰富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为高阶思维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
(二)促进深度阅读与思考
阅读整本书要求学生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与单篇阅读相比,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需要经历更长时间的思考过程,对文本进行反复咀嚼。例如在阅读《草房子》时,学生要跟随桑桑的视角,历经多个故事和情节,去体会人物的成长与变化,感受作品中蕴含的人性美和生活哲理。这种深度阅读能够促使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活动,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整本书往往涵盖多种文学元素和知识领域,学生在阅读时需要调动多种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运用。在阅读一本历史题材的儿童小说时,学生既要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又要结合历史背景去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这涉及到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对不同知识的整合能力。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在复杂的文本情境中锻炼综合思维,为高阶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高阶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一)阅读书目选择缺乏针对性
部分教师在选择整本书阅读书目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例如,给低年级学生选择文字过于复杂、情节过于深奥的书籍,导致学生阅读困难,难以从中获得思维启发;而给高年级学生选择内容过于简单的书籍,又无法满足他们对深度阅读和思维挑战的需求。这种缺乏针对性的书目选择,限制了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效果。
(二)阅读目标设定不明确
一些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没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该从阅读中获得哪些知识、提升哪些思维能力缺乏规划。例如,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若教师没有明确设定培养学生分析鲁滨逊人物性格、探讨荒岛生存所体现的生存智慧等思维目标,学生的阅读可能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表面,无法深入进行高阶思维活动。
(三)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较为欠缺。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如不知道如何进行精读、略读,怎样做读书笔记,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等。以阅读《三国演义》为例,由于书的篇幅较长、人物众多,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用批注法分析精彩情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感到混乱,难以深入理解文本,高阶思维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四)阅读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式多以书面测试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书中情节、人物等基础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评价。例如,对于《西游记》的阅读评价,仅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了解,而没有关注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对人物行为的评价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思维发展情况。
三、基于“ 整本书阅读” 的小学语文高阶思维培养策略
(一)精选教学书目,激发思维兴趣
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选教学书目。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选择绘本、情节简单的童话等,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小猪唏哩呼噜》等,这类书籍画面生动、文字简洁,能够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初步的想象思维。中年级学生可选择故事性较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作品,如《夏洛的网》《绿野仙踪》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情感体验,培养其逻辑性思维。高年级学生则可选择经典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等,如《三国演义》《昆虫记》等,以满足他们对深度知识的渴望,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三国演义》时,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军事谋略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分析人物性格、探讨战争策略的兴趣,从而有效锻炼高阶思维。
(二)明确阅读目标,引导思维方向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前,教师要根据书籍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清晰、具体且具有层次性的阅读目标。以《城南旧事》为例,可设定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学生能够梳理书中主要情节,概括各章节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对比英子与大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应,分析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批判性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体会作品中蕴含的童年情感和社会风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这些目标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逐步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三)创新阅读方法,锻炼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教师可布置任务:分析汤姆・索亚的性格特点,并从书中找出具体事例进行说明。学生为了完成任务,需要仔细阅读文本,对汤姆・索亚的行为进行分析、归纳,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还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评价汤姆・索亚的冒险行为是否值得提倡,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共同探讨书中问题。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原因。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辩论,从不同方面分析鲁滨逊的品质、技能以及他所采取的生存策略,如他的坚韧意志、动手能力、对环境的利用等。这种合作阅读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在交流中还可能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在阅读整本书后进行写作,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阅读完《小王子》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续写小王子回到B-612 星球后的故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回顾书中情节、人物特点,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这不仅加深了对书籍的理解,还锻炼了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多元阅读评价,促进思维发展
建立多元的阅读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思维表现。除了传统的书面测试外,增加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质量,如是否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否能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对他人观点进行合理评价等,以此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还可以开展阅读成果展示评价,如学生制作的读书手抄报、思维导图、故事表演等。以《绿野仙踪》为例,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梳理故事脉络、人物关系,展示其对书籍整体结构的理解,锻炼逻辑性思维;通过故事表演对书中情节进行再创作,展现创造性思维。教师根据学生的成果展示,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持续发展。
结束语:整本书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精选教学书目、明确阅读目标、创新阅读方法以及实施多元阅读评价等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程功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途径探究[J].教育界,2025,(04):56-58.
[2]李一凡.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高阶思维的培养探讨[C].广东教育学会2023 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九).中国广东省广州市,2023:498-502.
[3]王馨.文体视域下小学语文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小说类文本《穷人》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2024,(09):14-16.
[4]陈秋珠.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高阶思维培养路径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05):71-74.
[5] 陈 丽 芸 . 利 用 问 题 链 教 学 培 养 小 学 生 语 文 高 阶 思 维 [J]. 新 教师,2024,(0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