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慧语文” 教学策略初探
杨月蓉
泉州市晋光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 )在“ 课程理念” 部分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至和课堂” 是我校的办学思想,追求认知性素养与非认知性素养的“ 和合” 。通过“ 至明” 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 至真” 的学科性质体现、“ 至趣” 的儿童视角融入以及“ 至合” 的课程资源整合,至和课堂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且富有创新性的框架。因此,我们提出“ 和慧语文” 这一教学主张,旨在通过和谐的教学氛围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将得到全面提升,为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一、“ 和慧语文” 的意蕴探寻
“ 至和课堂” 的“ 至” 是极,最,达到顶点;“ 和” 是指和谐,也就是影响教学的各个因素之间达到和谐状态。在至和课堂中,教学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稳定、和谐的状态。其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认知性素养与非认知性素养的“ 和合” 。因此,我们将“ 至和课堂” 进一步细化为“ 至明” “ 至真” “ 至趣” “ 至合” 四个实践维度。
二、“ 和慧语文” 的主要特征
(一)和谐共生性:至和课堂强调各要素之间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课堂氛围的轻松愉悦上,更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共同设定、学习资源的共享利用以及学习成果的相互评价上。
(二)慧智启迪性:至和课堂中,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巧妙提问、资源补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生成智慧。
(三)素养导向性:和慧语文最终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整合课程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创新学习方式等手段,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等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三、“ 和慧语文” 的课堂追求
在“ 和慧语文” 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引领,通过构建和谐、智慧、高效的课堂,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围绕“ 至明” “ 至真” “ 至趣” “ 至合” 四个维度,积极探索和实践,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语文课堂。
(一)至明:以核心素养为方向明确目标
“ 和慧语文” 课堂追求的“ 至明” 境界,核心在于以语文学科的四大维度核心素养为方向,精准而明确地设定教学目标。这一目标设定过程,需深入提炼并融合课程、文本、学生三大关键维度,以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适切性和前瞻性。
首要考虑的是课程层面的要求。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特别是要把握单元导语篇章页中明确的人文内涵和语文要素。通过精准对接课程要求,课堂目标能够体现出对人文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语文要素的扎实掌握,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解构文本价值。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深入解构文本,挖掘其独特的篇章品质和特质目标。这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篇章结构、语言表达、情感意蕴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和独特性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最后,关注学生学情。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整体提升,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至真: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梳理课程
“ 至真” 指向学科的课程性质,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保证。新课标在“ 教学建议” 部分要求“ 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因此,教师应基于教材单元人文主题,寻找合适的整合点,重组单元教学内容,使其形成一条清晰的知识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2]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挖掘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尝试嵌入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整本书阅读不仅是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理解的有效方式。部编版教材中的“ 口语交际” 、“ 综合性学习” 以及“ 快乐读书吧” 等活动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师可以将这些活动与单元教学紧密结合,通过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从课内文本走向课外书籍,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使其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单元主题,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至趣:以核心素养为内容设计活动
“ 至趣” 强调以儿童的视角设计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趣味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余文森教授曾说过,学科活动才是形成学科素养的渠道。新课标也强调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因此,教师需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思考如何将复杂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儿童能够理解、感兴趣的内容。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化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至趣” 还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教师应当积极探索语文知识与儿童实际生活的联系点,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由点到面、逐层进阶地设计学习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四)至合:以核心素养为依托拓展资源
“ 至合” 理念强调了一种开放、包容的课程观念,它倡导教师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拓展和整合课内外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宽广、多元的学习环境。教材是基石,但课外阅读则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广阔天地。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一种开放的课程观,即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材内容。因此,教师需要着手汇融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传统的纸质教材、教辅资料,也包括现代化的数字资源、网络资源,以及生活中的各种语文实践机会。[3]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丰富课堂表现形式;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最后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践行“ 至合” 理念。
结语
在和慧语文教学主张下,我们致力于构建至和课堂,并通过“ 至明”“ 至真” “ 至趣” “ 至合” 四个实践维度,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式,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知识与智慧交织,情感与理性共鸣,学生的认知性素养与非认知性素养在和合中得到了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龙,余继林,朱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24,(34):5-7.
[2]张润琴.善用趣味游戏,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山西教育(教学),2024,(11):21-22.
[3]姜佳宁.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路径[J].教育界,2024,(26):83-85.
【本文系泉州市“ 十四五” 第二批小学教学名师培养对象专项课题(立项批准号:QZYGZ2025006)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