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输配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

杨晗蕾

身份证号:130133199511020912

一、引言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输配电线路作为电能传输与分配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用电至关重要。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输电线路分布区域的日益复杂,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面临效率低、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诸多问题。无人机凭借其灵活机动、可快速到达复杂区域等优势,逐渐成为输配电线路巡检的重要手段。而图像智能识别技术作为无人机巡检的核心支撑技术,能够从海量的巡检图像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线路设备的异常状况,极大地提升了巡检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因此,开展输配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在国外,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技术起步较早,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美国电力公司率先将无人机应用于输电线路巡检,并结合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实现了对线路绝缘子破损、导线断股等常见故障的自动检测。日本则侧重于无人机巡检系统的智能化集成,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了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德国在无人机巡检图像识别算法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其研发的深度学习算法在复杂环境下的线路设备识别中表现出色。

在国内,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智能电网建设的大力支持,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众多科研机构和电力企业纷纷开展相关研究,在算法创新、系统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国家电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系统,能够对输电线路的各类设备进行精准识别和状态评估;南方电网公司通过引入深度学习算法,大幅提升了无人机巡检图像中微小缺陷的检测能力。

2.2 主要研究方向

当前,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一是高精度图像识别算法的研究,旨在提高对线路设备各种故障和异常状况的识别准确率;二是实时性图像识别技术的开发,以满足无人机巡检过程中对图像快速处理的需求;三是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将无人机拍摄的图像数据与激光雷达、红外热像等其他传感器数据相结合,获取更全面的线路设备信息;四是智能化巡检系统的构建,实现从图像采集、识别到故障诊断、决策支持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三、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核心技术原理

3.1 计算机视觉技术

计算机视觉是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的基础技术,它通过对图像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功能,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输配电线路巡检中,计算机视觉技术主要用于图像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增强、去噪、几何校正等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便于后续的分析处理;特征提取则是从图像中提取能够表征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如边缘、纹理、形状等;目标识别是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其位置和类别。

3.2 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在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动从大量的图像数据中学习目标物体的特征,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人工设计特征的局限性,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和泛化能力。目前,在无人机巡检图像识别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深度学习模型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及其变体。其中,CNN 能够有效地提取图像的空间特征,适用于目标物体的分类和定位;RNN 则擅长处理序列数据,可用于对图像序列中目标物体的动态变化

进行分析。

3.3 图像分割技术

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的过程,在无人机巡检图像识别中,图像分割技术用于将线路设备从复杂的背景中分离出来,以便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识别。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阈值分割、区域生长、基于边缘的分割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等。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方法能够自动学习图像中不同物体的语义信息,实现对线路设备的像素级精确分割,为后续的故障检测和状态评估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四、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

4.1 线路设备故障检测

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可用于检测输配电线路中的各种设备故障,如绝缘子破损、导线断股、线夹松动等。通过对巡检图像进行分析,利用图像识别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故障设备及其位置和严重程度,为电力运维人员及时采取维修措施提供依据。例如,对于绝缘子破损故障,图像识别算法可以通过检测绝缘子表面的裂纹、破损区域等特征,判断绝缘子是否存在故障;对于导线断股故障,可根据导线的形状和纹理变化,识别出断股的位置和程度。

4.2 设备状态评估

除了故障检测,该技术还可用于对线路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通过长期积累的巡检图像数据,利用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监测设备的磨损、老化等情况,预测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为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提供决策支持。例如,通过对杆塔螺栓的图像识别,分析螺栓的锈蚀程度和松动情况,评估杆塔的稳定性;对变压器的外观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变压器是否存在漏油、过热等异常状况。

4.3 通道环境监测

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技术还可以对输配电线路通道环境进行监测,包括树木生长、建筑物违建、异物悬挂等情况。通过对通道图像的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环境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例如,利用图像识别算法检测线路下方树木的高度和生长趋势,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修剪;识别通道内的建筑物违建情况,避免因建筑物距离线路过近而引发安全事故。

五、结论

输配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技术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在提高线路巡检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对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的应用,该技术在线路设备故障检测、状态评估和通道环境监测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仍面临复杂环境干扰、数据标注困难、算法实时性不足等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不断优化算法性能,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适应性,推动输配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为电力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慧,蔡伯根,傅卫国,等.铁路基础设施低空无人机巡检现状与应对策 略[J/OL].铁道通信信号,1-10

[2]许亮亮,马诚佳,巴灿,等.基于无人机技术的电缆终端塔智能化巡检系统设计[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25,(02):48-50.

[3]曹成发,安东,马伟荣,等.一种改进的YOLOv8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图像识别检测网络[J].电气时代,2025,(03):56-59.